[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0760.5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高作平;周剑波;廖杰洪;张畅;吴博;卢凌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王春娇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扩展 地下 空间 新建 基础 上下 连接 结构 方法 | ||
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及方法,连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结构柱(1)和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上部结构柱(1)和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四周预埋有首尾相接的四块钢板(3),该四块钢板(3)围成的空间内部浇筑有高强无机灌浆料(4),且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与四块钢板(3)焊接成整体;连接方法包括:在上部结构柱(1)对应于将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位置四周预埋首尾相接的四块钢板(3);浇筑新增桩基承台(4),在四块板钢(3)围成的空间内部浇筑高强无机灌浆料(5);将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与四块钢板(3)焊接成整体。保证上下柱之间的连接传力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壮大,在现代社会里建筑物的增层设计理念已经成为行业人士较为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房屋增层具有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可迅速解决缺房问题等优点,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因此,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旧房增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成功的。
目前,在以桩基础托换为主进行扩展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柱与新增地下室柱之间的连接往往是施工技术的难点。同时,由于是关键节点,若按照一般的植筋连接方法,不仅在基础底部难以施工,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结构柱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所述上部结构柱下部和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上部四周预埋有首尾相接的四块钢板,该四块钢板围成的空间内部浇筑有高强无机灌浆料,且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与四块钢板焊接成整体。
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步骤一,在上部结构柱对应于将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位置四周预埋首尾相接的四块钢板;步骤二,浇筑新增桩基承台,并使钢板穿过新增桩基承台,然后在四块板钢围成的空间内部浇筑高强无机灌浆料;步骤三,完成桩基础施工后,浇筑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时,将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与四块钢板焊接成整体,使上部结构柱与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形成整体受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解决了以桩基础托换为主进行扩展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中新建基础的上部结构柱与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问题;且既便于实施,也能保证上下柱之间的连接传力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新建基础桩基托换时上下柱连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地下室梁板浇筑完成后上下柱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截面图。
图中,上部结构柱1,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钢板3,新增桩基承台4,高强无机灌浆料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新建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此结构用于在扩展建筑物地下空间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托换完成,并浇筑了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以后,上部结构柱1与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之间的连接;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结构柱1和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所述上部结构柱1下部和新增的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上部四周预埋有首尾相接的四块钢板3,该四块钢板3围成的空间内部浇筑有高强无机灌浆料4,且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2与四块钢板3焊接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7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