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及回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0993.5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6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秋;王鑫雅;黄洲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B01D53/0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吸附 vocs 循环 回收 系统 工艺 | ||
1.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水洗单元、冷凝回收单元和吸附脱附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回收单元或所述吸附脱附单元相连的热交换单元;
所述的水洗单元设置系统VOCs混合气体的入口处,用于去除VOCs混合气体中的氨气;
所述的冷凝回收单元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由冷源(9)制冷的一级冷箱(2)和由制冷机深度制冷的二级冷箱(3),用于将冷却液化后的VOCs输出至VOCs回收单元并将未液化气态的VOCs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至吸附脱附单元中;
所述的吸附脱附单元包括吸附脱附塔A(401)和吸附脱附塔B(402),用于富集吸附冷凝回收单元未回收的VOCs,之后将吸附的VOCs解吸通过循环管路输送到冷凝回收单元中回收;
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包括第二换热器(602)和第三换热器(603);所述的第二换热器(602)设置在所述的冷凝回收单元和所述的吸附脱附单元之间,用于所述的冷凝回收单元所输出的未液化气态的VOCs和所述吸附脱附单元解吸后的VOCs之间的热交换;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03)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602)和所述的吸附脱附单元之间,与冷源(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冷箱(4)的气体出口连接第一吸附管路(501),途径第二换热器(602)的管层与吸附脱附塔A(40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脱附塔A(401)设有合格气体排放口,经吸附处理后的合格气体由气体排放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脱附塔A(401)还包括与所述附脱附塔B(402)相连的第二吸附管路(502),经所述的吸附脱附塔A(401)吸附处理后的不合格的气体通过所述的第二吸附管路(502)连接至吸附脱附塔B(402)的气体入口,所述吸附脱附塔B(402)设有合格气体排放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的吸附脱附塔B(402)处理后的气体不合格时,连通第一循环管路(503),所述的第一循环管路(503)连接至所述的第二换热器(602)的壳层入口,通过第二换热器(602)进入冷凝回收单元的气体入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OCs后处理单元进行VOCs回收利用后连接第一解吸管路(504),所述的第一解吸管路(504)经过蓄热炉(7)出口连接吸附脱附塔A(401)和吸附脱附塔B(402)的热管层入口,利用蓄热炉产生的热量对所述的吸附脱附塔A(401)和吸附脱附塔B(402)进行热解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OCs回收处理单元,所述的VOCs回收处理单元回收处理热交换单元和冷凝回收单元冷凝回收的VOCs液体;还包括蓄热炉(7),所述的蓄热炉(7)的供热管与所述的吸附脱附单元相连,所述蓄热炉(7)将VOCs回收处理单元所产生的二次VOCs进入焚烧,其产生的热量输入吸附脱附单元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吸附脱附塔A(401)和吸附脱附塔B(402)的壳层相通的第二解吸管路(506),所述第二解吸管路(506)的起始端与氮气吹扫装置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水洗塔(1)和所述的冷凝回收单元之间的第一换热器(601),所述的第一换热器(601)与冷源(9)相连。
10.一种集冷凝-吸附的VOCs循环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VOCs回收系统依次进行半流程运行和全流程运行完成回收回收;
所述的半流程运行为关闭所述的吸附脱附单元的第一解吸管路(504)和第二解吸管路(506),及VOCs后处理单元,VOCs在吸收塔A(401)和吸收塔B(402)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吸附富集吸附质直至吸附质饱和;
所述的全流程运行为连通所述的吸附脱附单元的第一解吸管路(504)和第二解吸管路(506),及VOCs后处理单元,饱和的吸附质由吸附脱附单元的第一解吸管路(504)和第二解吸管路(506)进行解吸,解吸出来的VOCs重新进入冷凝回收单元和吸附解吸单元进行循环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9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