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东北寒地水稻种衣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1040.0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少波;郭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少波;郭晨曦 |
主分类号: | A01N63/23 | 分类号: | A01N63/23;A01N47/48;A01N43/40;A01N43/653;A01N47/18;A01N63/38;A01N65/48;A01P1/00;A01P3/00;A01P7/04;A01P21/00;C05G3/00;C05G3/50;C05G3/6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刘召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东北 水稻 种衣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寒地水稻种衣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杀菌剂0.15‑0.5份,杀虫剂5‑25份,助溶剂0.1‑10份,微生物菌剂0.1‑2份,消泡剂0.1‑1份。本申请的种衣剂组分简单,制备方法也很简单,即可实现较好的抗寒性、抗虫害,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质、移栽成活率以及本田水稻抗病虫害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东北寒地水稻种衣剂。
背景技术
将干燥或湿润状态的种子,用含有粘结剂的农药或肥料等组合物包裹,使在 种子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保护层,这一过程称为种子包衣,包在种 子外边的组合物质称之为种衣剂或包衣剂。种衣剂是在拌种剂和浸种剂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其最大优点是能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薄膜,因此得名种衣 剂。
采用浸种或药剂拌种,种子表面上的药剂在播种入土后遇水会溶解,药效 很快降低或很快消失,药效时间较短。而采用种衣剂包在种子上能立即形成固化 的膜,种子入土后遇水膨胀而种衣不会被溶解,随着种子的萌动、发芽、出苗、 生长,种衣上的有效成份会逐步释放,并被根系吸收传导植株的各部位,延长 了药剂的有效期。
种衣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活性成分,是种衣剂中直接发挥作用的有 效成分,其种类、组成及含量直接影响种衣剂的功效。二是成膜剂及相应配套助 剂,是维持种衣剂的物理及化学性状,控制衣膜内活性成分缓释的重要成分。成 膜剂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效成分粘附在种子表面并形成均匀光滑的药膜。目前,种 衣剂防虫害效果较差,抗寒性不好,导致出苗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东北寒地水稻种衣剂,抗寒 性、抗虫害效果好,提高了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移栽成活率以及水稻抗病虫 害能力。
一种东北寒地水稻种衣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杀菌剂0.15-0.5份, 杀虫剂5-25份,助溶剂0.1-10份,微生物菌剂0.1-2份,消泡剂0.1-1份。
优选的是,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杀菌剂0.2-0.4份,杀虫剂8-20 份,助溶剂2-8份,微生物菌剂0.5-1.5份,消泡剂0.2-0.8份。
优选的是,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杀菌剂0.5份,杀虫剂5份,助溶 剂0.1份,微生物菌剂0.1份,消泡剂0.1份。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杀菌剂0.1份,杀 虫剂10份,助溶剂4份,微生物菌剂1份,消泡剂0.4份。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杀菌剂0.15份, 杀虫剂25份,助溶剂10份,微生物菌剂2份,消泡剂1份。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二硫氰基甲烷、戊唑 醇、多菌灵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吡唑醚菌酯、二硫氰基甲烷、戊唑醇、多菌 灵为1:1:1:1配置。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杀菌剂为二硫氰基甲烷。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杀虫剂为吡丙醚。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消泡剂为异辛醇、异戊醇、硬脂酸、月桂酸 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杆菌。浓度为107~ 1012个/mL。苏云金杆菌为以色列亚种。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助溶剂为二甲苯和松节油的混合物,二甲苯 和松节油的用量比为1:2~4。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二甲苯和松节油的用量比为1:2。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二甲苯和松节油的用量比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少波;郭晨曦,未经郭少波;郭晨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1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