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1133.3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梁育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俐(汕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26 | 分类号: | B26D7/26;B26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李婷玉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工作 间隙 自动 校正 电路板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一包括升降座、打孔机主体和校正座,所述打孔冲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校正座,所述打孔机主体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校正座内部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校正座的内部且位于竖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滑座的正面固定镶嵌有永磁体。打孔冲头发生偏斜后,在其偏斜方向上的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通过同性相斥的作用产生反向推力,对打孔冲头进行复位,有效的校正了打孔冲头的位置,打孔冲头的偏斜一般都是发生在冲孔结束后,偏斜的打孔冲头在上移复位时,才进行校正工作,避免了打孔机停机校正的情况,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打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大功率电子产品朝着小型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印刷电路板也向着高密度互连和精细化发展,因此也对电路板的打孔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功率电力电路板一般采用陶瓷基板作为基础材料,打孔工作需要在高速下频繁运动,产生加速度的驱动力和相应的反作用力会激发打孔机械结构产生共振,同时,由于电路板的表面并不都是完全水平的,打孔冲头的轴心与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偏斜角度,长时间工作后会使得打孔冲头的轴心发生偏斜,而密集短促的往复运动更加剧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校正的话,将会使后面电路板的打孔位置产生较大的偏差,影响到电路板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电路板因打孔位置偏斜而作废。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以解决电路板打孔机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打孔冲头偏斜,从而影响到打孔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利用工作间隙自动校正的电路板用设备,包括升降座、打孔机主体和校正座,所述升降座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打孔机主体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柱,所述升降座通过耳板安装在打孔机主体的导向柱上,所述升降座的底部螺纹插接有打孔冲头,所述打孔冲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校正座,所述打孔机主体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校正座内部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校正座的内部且位于竖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校正座的内部且位于竖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靠近竖杆的一侧为正面,且滑座的正面为开口状,所述滑座的正面固定镶嵌有永磁体,所述滑座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压簧,所述校正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延伸至升降座内部的卡环,升降座的内部且位于卡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两个卡环的顶部之间均通过连接板活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机主体上安装有驱动升降座的升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关于打孔冲头的轴心对称分布,所述竖杆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片通过导电线与电路板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校正座的顶部开设有与竖杆对应的环槽,且环槽的上端开设有大口径斜坡,以便于竖杆顺利插入到环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且与永磁体相对面的一侧磁性相同,因此,电磁铁通电后推动永磁体向内侧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卡环呈顶部靠近打孔冲头的倾斜状,所述卡环的底部与该卡环下方的滑座均活动铰接,所述卡环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卡箍,所述打孔冲头通过卡箍固定在升降座上。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卡环和连接板关于转轴的轴心左右对称,以确保两个卡环保持同步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打孔冲头发生偏斜后,在其偏斜方向上的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通过同性相斥的作用产生反向推力,对打孔冲头进行复位,有效的校正了打孔冲头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俐(汕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宏俐(汕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1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