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2394.7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7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健;纪飞;封博卿;刘国梁;李洋;王建伟;贺李军;李聪旭;刘阳学;杨峰雁;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定位领域,提供了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及系统。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包括:检测轨道车辆在行驶期间所经过的轨道扣件数量;基于检测的所述轨道扣件数量,计算所述轨道车辆的行驶距离。本发明实施例至少能够解决列车在隧道内的连续定位问题,同时定位精度高,效果稳定,且成本低,便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定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列车定位系统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列车定位系统提供的列车行驶速度、行驶里程是实现列车有效控制的基本参数,定位信息是否精确、可靠直接影响列车行车安全和运营效率。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定位技术已成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常用的列车定位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里程计:通常安装在车辆非动力轮轴(测速轮)上,通过检测车轮转数计算列车实时速度和行驶距离,是目前列车定位应用最普遍的传感器。但是,影响里程计的主要因素是车轮空转和滑行,会产生误差且无法完全避免。
轨道电路:由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构成的电路,用于检测这段线路是否被列车占用,能够对列车进行大致定位。但是,由于轨道电路仅能检测到列车处在哪一轨道区段,定位误差较大。
应答器/信标:分布在轨道沿线,存储位置等线路数据。当列车经过时由车底的查询装置读取这些线路信息,完成列车的精确定位功能。但是,只有当线路上应答器/信标分布间距小时,列车的连续定位才较为精确,存在设置间距和投资成本的矛盾。
多普勒雷达:安装在列车底部并不断向轨道发送脉冲,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列车位置和相对运动速度的雷达。主要原理是利用回波频率与发射波频率的频率差检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但是,多普勒雷达的缺点在于列车低速时发射波与回波频率相差较小,测速误差较大,所以需要其他列车测速装置辅助配合测量。
卫星导航定位:如北斗、GPS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解算位置信息,在没有遮挡的环境比如平原上,可以进行准确定位。但是,卫星导航定位缺点是如果卫星信号被遮挡比如隧道内,则无法进行定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的定位方法和系统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定位误差相对较大、成本较高、某些环境下无法进行定位、部分方案只能断续定位,无法连续定位,比如轨道电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列车在隧道内的连续定位问题,同时定位精度高,效果稳定,且成本低,便于维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包括:检测轨道车辆在行驶期间所经过的轨道扣件数量;基于检测的所述轨道扣件数量,计算所述轨道车辆的行驶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轨道车辆定位方法包括:基于轨道车辆所处当前定位点信息,确定当前定位点与下一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和轨道扣件数量;基于所述距离和所述轨道扣件数量,计算当前定位点与下一定位点之间的平均扣件间距;以及根据所述平均扣件间距,计算所述轨道车辆行驶经过多个轨道扣件之后的行驶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距离和所述轨道扣件数量,计算当前定位点与下一定位点之间的平均扣件间距的步骤,具体包括: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平均扣件间距:
m1=s1/n1;
其中,m1为所述平均扣件间距,s1为所述距离,n1为所述轨道扣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平均扣件间距,计算所述轨道车辆行驶经过多个轨道扣件之后的行驶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行驶距离:
S=m1×n;
其中,S为所述行驶距离,m1为所述平均扣件间距,n为所述轨道车辆行驶经过的多个轨道扣件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2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