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2572.6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0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福林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H01R13/53;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2818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连接器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绝缘主体(6)组成;所述的电阻(1)和二极管(2)是直插式的,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通过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电阻(1)和二极管(2)的引脚并接后通过正极导电部件(3)的总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直接相互绞合后并接在一起,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也直接相互绞合后并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缠绕在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缠绕在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或者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缠绕在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缠绕在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缠绕在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缠绕在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直接焊接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外接电源线(8)的导体(8-2)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电阻(1)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被绝缘塑胶注塑在绝缘主体(6)的后端;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外接电源线(8)的导体(8-2)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电阻(1)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被绝缘塑胶注塑在绝缘主体(6)的后端;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外接电源线(8)的导体(8-2)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外接电源线(8)的导体(8-2)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电阻(1)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被放置在绝缘外壳内或被注塑在绝缘塑胶内。
5.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连接器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绝缘主体(6)组成;所述的电阻(1)和二极管(2)是直插式的,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通过外接电源线(8)与电池的负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电阻(1)和二极管(2)的引脚并接后通过负极导电部件(5)的总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直接相互绞合后并接在一起,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也直接相互绞合后并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缠绕在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缠绕在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或者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缠绕在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缠绕在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缠绕在二极管(2)的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二极管(2)的另一端的引脚缠绕在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后并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福林,未经杨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25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