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2822.6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3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莫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4/80;H04W12/69;H04W12/06;H04W36/00;H04W36/18;H04W56/00;H04W76/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李婉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处理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能够基于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传递统一身份标识,并基于统一身份标识自动为用户跨设备提供连续的业务内容,从而可以减少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方案为:第一设备生成第一统一身份标识,第一统一身份标识用于第一设备向业务服务器请求目标业务的第一业务内容,第一业务内容用于生成或更新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对应的历史业务信息;在与第二设备建立短距无线连接后,将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一统一身份标识还用于第二设备向业务服务器请求目标业务的第二业务内容,第二业务内容根据该历史业务信息确定,第二业务内容与第一业务内容相连续。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业务处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技术和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或领域内的设备或户外公共设施等升级为联网在线设备,并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公共的、家庭的或个人的联网在线设备获取服务。例如,用户使用的联网在线设备可以包括个人随时携带的手机或穿戴设备(例如手环或智能眼镜),车载设备,以及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智能电视或智能音箱)等。
用户如何通过各种设备获取连续性的业务体验,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连续性的业务体验是指,用户切换不同设备后,可以将上一次使用的设备上的业务内容和/或业务状态同步到当前设备上,使得用户在切换到当前设备后还可以获取到与切换设备之前的业务内容相关联的业务内容,提高用户的连续性业务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能够基于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传递统一身份标识,并基于统一身份标识自动为用户跨设备提供连续的业务内容,从而可以减少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业务处理系统,该业务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业务服务器。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统一身份标识。第一设备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该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获取目标业务的第一业务内容,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统一身份标识。业务服务器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业务内容。而后,业务服务器根据第一业务内容,生成或更新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对应的历史业务信息。并且,第一设备在与第二设备建立短距无线连接后,将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第二业务请求,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获取目标业务的第二业务内容,第二业务请求包括第一统一身份标识。业务服务器根据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对应的历史业务信息确定第二业务内容,第二业务内容与第一业务内容相连续。业务服务器将第二业务内容发送给第二设备。
其中,该第一业务请求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表明请求第一业务内容的设备的身份。并且,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后可以保存该第一统一身份标识。
在该方案中,同一用户使用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等一组设备之间可以建立短距无线连接,统一身份标识可以基于设备间的短距无线连接进行传递,从而使得同一用户使用的一组设备可以通过统一身份标识来关联。从而,业务服务器可以基于该统一身份标识对应的历史业务信息,为同一用户提供跨设备的连续性的业务内容,提高用户跨设备的连续性业务体验。该方案无需依赖用户账号,用户也无需登录或切换用户账号,因而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业务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了短距无线连接。第一设备将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发送给第二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将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发送给第三设备。第三设备将第一统一身份标识转发给第二设备。其中,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统一身份标识后,可以保存该第一统一身份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2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