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拨叉式舵机的舵机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3542.7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翁晶;赵旭东;吴金星;贾应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26 | 分类号: | B63H25/26;B63H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拨叉式 舵机 基座 | ||
1.一种拨叉式舵机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基座包括四个座体(10)、第一连接螺栓(20)和第二连接螺栓(30),所述座体(10)的外表面包括底面(10a)、第一连接面(10b)、第二连接面(10c)和用于安装拨叉式舵机的油缸的顶面(10d),所述顶面(10d)、所述第一连接面(10b)和所述第二连接面(10c)两两垂直,所述底面(10a)与所述顶面(10d)相对,所述四个座体(10)相互间隔布置且所述四个座体(10)的顶面共面,所述四个座体(10)包括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第三座体(13)和第四座体(14),
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一连接面(10b)与所述第二座体(12)的第一连接面(10b)平行正对,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二座体(12)的第二连接面(10c)共面,
所述第三座体(13)的第一连接面(10b)与所述第四座体(14)的第一连接面(10b)平行正对,所述第三座体(13)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四座体(14)的第二连接面(10c)共面,
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四座体(14)的第二连接面(10c)平行正对,所述第二座体(12)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三座体(13)的第二连接面(10c)平行正对,
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一连接面(10b)与所述第二座体(12)的第一连接面(10b)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四座体(14)的第二连接面(10c)的间距,
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一连接面(10b)与所述第二座体(12)的第一连接面(10b)之间、所述第三座体(13)的第一连接面(10b)与所述第四座体(14)的第一连接面(10b)之间分别连接有多根所述第一连接螺栓(20),
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四座体(14)的第二连接面(10c)之间、所述第二座体(12)的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第三座体(13)的第二连接面(10c)之间分别连接有多根所述第二连接螺栓(30),
所述顶面(10d)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挡块(1011)和若干个第二挡块(1012),所述两个第一挡块(1011)沿所述第二连接面(10c)与所述顶面(10d)的交线(m)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挡块(1012)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挡块(1011)之间且所述第二挡块(1012)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0c)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第一挡块(1011)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0c)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20)与所述顶面(10d)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20)与所述底面(10a)的间距,所述第二连接螺栓(30)与所述顶面(10d)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螺栓(30)与所述底面(10a)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为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上设置有人孔(10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包括平行的顶板(101)和底板(102)、连接在所述顶板(101)和所述底板(102)之间的多块侧板(103)、多块竖板(104),所述多块竖板(104)位于所述顶板(101)、所述底板(102)和所述多块侧板(103)围成的长方体型空间内,且所述多块竖板(104)与所述顶板(101)、所述底板(102)、所述侧板(10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基座还包括多块肋板(105),所述多块肋板(105)连接在所述侧板(103)和所述底板(102)之间,且位于所述长方体型空间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05)的与所述侧板(103)、所述底板(102)、所述顶板(101)均不相连的侧边上连接有加强平铁(106),所述加强平铁(106)与所述肋板(105)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舵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为焊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5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及托盘接收器
- 下一篇:船舶推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