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差厚板轧制力的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3923.5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章顺虎;邓磊;姜兴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27;G06F30/17;G06N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见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21 | 代理人: | 袁丽花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p 神经网络 厚板 轧制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差厚板轧制力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获得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轧制力数据;将上述所获得的轧制力数据分成两组,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并以逐步增长法确定出最佳的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上述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差厚板的轧制力,并使其预报误差在10%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差厚板轧制力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差厚板制造技术不仅是国家钢铁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体现。在差厚板制造过程中,轧制力是校核轧机强度与工艺优化的依据。差厚板在轧制时候,轧辊在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是变化的,因此,在轧制变形区的接触弧长、轧制力分布等参数均为动态变化的。传统的轧制理论和几何关系不再适用。在轧制差厚板时,轧制力需要精确计算,从而为轧机的精确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计算轧制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根据作用在微元体上的力平衡关系,分别推导出趋厚轧制和趋薄轧制的力平衡微分方向,现统称为VGR方程;采用ANSYS/LS-DYNA对TRB板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确定差厚板轧制过程中出现最大轧制力的位置及大小;采用四种差厚板轧制过渡区形状的数学模型,为差厚板轧制时的轧制力施加提供数据参考。上述三种计算轧制力的方法都存在假设过多、误差波动较大的问题,从而不能满足工业上轧制力预测的误差得在10%以内的需求。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误差波动小,能够控制轧制力误差在10%以内的轧制力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误差波动小,能够控制轧制力误差在10%以内的轧制力预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差厚板轧制力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获得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轧制力数据;步骤S2:将步骤S1所获得的轧制力数据分成两组,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并以逐步增长法确定出最佳的BP神经网络模型;步骤S3:根据步骤S2中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差厚板的轧制力,并使其预报误差在10%以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还包括:对步骤S1所获得轧制力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归一化处理的方法为采用Matlab软件中的mapminmax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轧辊和轧件的属性依次进行定义,所述轧辊和轧件的属性包括模型种类、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屈服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艺参数包括板厚、压下量、摩擦速度和初始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所述输入层包括输入节点,隐含层包括隐含节点,输出层包括输出节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层节点对应的输入变量包括轧制速度、板厚、压下量和摩擦系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层节点对应的输出变量包括轧制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隐含层的层数为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隐含层的节点数为9。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差厚板轧制力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精准地预测差厚板的轧制力,误差波动小且误差范围能够有效地控制在10%以内,从而符合工业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