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丝TIG电弧增材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4310.3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鸣;侯帅帅;元育学;杨立军;赵晓燕;田云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133;B23K9/28;B23K9/32;B33Y1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陈昌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丝 tig 电弧 制造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丝TIG电弧增材制造装置,包括TIG焊枪和通过固定件安装在TIG焊枪上的多丝进给夹持机构,所述多丝进给夹持机构包括高度调节件、水平角度调节件和至少两个送丝嘴,其中: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其在水平方向的角度能够调节;所述高度调节件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上,其在竖直方向的角度能够调节;两个所述送丝嘴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件上,用于矫直焊丝及调节焊丝的送入角度和位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能使多个不同类型、尺寸的焊丝以不同填丝速度送入熔池,实现多丝送丝增材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设备及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丝TIG电弧增材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也称3D打印,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和数控系统,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通过CAD数据模型驱动直接制造各种零件,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具有制造过程周期短、成本低、工序少等优点,同时极大的提高模型设计自由度、复杂程度,适应当前零件中大尺寸一次成型、复杂化、功能多样化、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阔。以激光、电子束为热源的粉末增材制造由于存在设备本身成本高、成形效率低、使用环境要求严格,同时粉末增材制造对粉末尺寸和形状要求越高,粉料制备越耗时耗材且废品率高的特点,因此电弧填丝增材制造具有独特的优势。
电弧填丝增材制造分为熔化极和非熔化极增材制造,在熔化极增材制造中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和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AG)存在飞溅造成材料浪费,成形件侧面粗糙度大,冷金属过渡焊接(CMT)中虽然没有出现较大飞溅,但是成形侧壁的粗糙度大,而TIG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没有以上问题。在传统电弧增材制造中只能送进一种类型的焊丝,即使在某些设备中能够实现两种焊丝送进,但是焊丝并不是同时送进一个熔池内,在要求能够实现合金成分调控,制造梯度合金材料的情况下,当前的设备或机构并不能满足要求,只能不断更换焊丝或使用两台送丝机,导致时间浪费和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电弧增材制造TIG(Tungsten Inert Gas)-多丝填丝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丝TIG电弧增材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丝TIG电弧增材制造装置,包括TIG焊枪和通过固定件安装在TIG焊枪上的多丝进给夹持机构,所述多丝进给夹持机构包括高度调节件、水平角度调节件和至少两个送丝嘴,其中: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其在水平方向的角度能够调节;所述高度调节件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上,其在竖直方向的角度能够调节;两个所述送丝嘴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件上,用于矫直焊丝及调节焊丝的送入角度和位置。
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安装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本体为侧面开口的环柱形;在所述开口的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所述固定部,在固定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孔,固定件通过螺栓安装在TIG焊枪上;所述安装部形成在固定件本体远离开口一侧,其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的竖向螺栓孔。
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的一端形成有一竖向螺栓孔,用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另一端形成有一水平螺栓孔,用于与所述高度调节件连接。
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端形成有一水平螺栓孔,用于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件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竖向延伸的安装板;在所述块安装板上形成有水平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送丝嘴的数量相同,且在该安装板的上侧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纵向的螺孔;在每个送丝嘴的中部各形成有一突出的侧耳;所述侧耳伸入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安装在螺孔内的螺钉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丝嘴设置有两个,送丝角度为10-45度,两个送丝嘴的侧耳中心距为15-20mm。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送丝嘴7设置有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4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及车辆
- 下一篇:水除尘室内微尘气体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