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4427.1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梅;刘维俊;张晓朵;皮明丽;李以贵;吴范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L1/28;C08K5/07;A61K9/00;A61K31/352;A61K47/26;A61K47/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半乳糖搅拌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物,之后加入交联剂,搅拌溶解,调节体系至反应温度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调节反应产物PH至1~5得到所述交联聚合物;反应所用交联剂为柠檬酸及其衍生物;该交联聚合物用于制备可溶性微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机械强度。载药可溶性微针最大释药可达0.1033m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耐湿性好、溶解性好、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载药时药物释放量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受蚊虫叮咬获取血液的启发,透皮给药系统如果能通过微针在皮肤层形成微通道,药物通过微通道进入血液循环,解决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的障碍,将极大地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与传统注射器相比,微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载有大部分药物的针尖部分;一部分主要起支撑作用的基底部分。聚合物微针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低毒性、强度韧性和低成本受到关注;可溶性微针由于避免了硅、金属以及其他非可溶性微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皮内断裂以及废弃物二次伤害等,同时又没有空心微针在制备及其配套设备上的严苛要求,具有生产制备方便,快速释药,无二次伤害等特点,是药物经皮给药极有前景的微针剂型。在现有技术中,载药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是把药物溶解在水溶性的原料混合液中,其次,采用离心或者真空方法将该溶液注入到微针模具中,干燥,脱模,得到载药的可溶性微针。
研究显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的可溶解型微针,由于材料吸湿性较高导致微针硬度不足以刺穿皮肤角质层,或粘度过高不利于制备成型等缺陷。由此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复合材料改善其特性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葛根素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差,水中的溶解度仅为4.62mg/mL,口服给药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仅有3.799%,较低,目前只有注射液与滴眼液用于临床(《中国药典》2015年版)。注射给药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且注射材料多为一次性材料不但产生医疗废物而且病人依从性较低;口服递送方法由于生物利用度低需多次给药。因而开发葛根素高效且绿色环保的新剂型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耐湿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葛根素药物不容易使用,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制备方法,实现水难溶性药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减少药物浪费,提高微针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半乳糖搅拌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交联剂,搅拌溶解,调节体系至反应温度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调节反应产物的PH为1~5得到所述交联聚合物;所述交联剂为柠檬酸及其衍生物。
所述反应温度为50℃~80℃;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5h~10h。
所述反应温度为50℃,所述反应时间为10h。
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半乳糖的比例为1g:1~3g。
所述柠檬酸的加入量为所述混合物质量的1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交联聚合物的应用,该交联聚合物用于制备可溶性微针,所述可溶性微针包括基座和针尖;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针尖部分的制备:取微针模具,用移液枪取聚合物溶液平铺于所述微针模具表面,进行第一次离心处理,得到所述针尖部分;
(2)基座部分的制备:将微针模具取出,用移液枪取聚合物溶液平铺于所述微针模具表面,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得到所述基座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4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