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包含其的水分散性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4943.4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朴都演;马克·杰瑟;金奭俊;申海津;郑周恩;曺丙千;克里斯多夫·巴尔霍夫;贾斗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爱思开致新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美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0/02 | 分类号: | C08F210/02;C08F220/06;C09D123/08;C09J1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罗达;蒋洪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甲基 丙烯酸 共聚物 包含 水分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其具有3.5‑8.0范围内的多分散指数(PDI),以及在190℃和2.16kg下测得的350g/10分钟至1800g/10分钟范围内的熔体流动指数(MFI)。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分散性组合物,其包括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中和剂和水性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包含其的水分散性(water-dispersive)组合物。
背景技术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可被制备为例如用于形成涂层或粘结层的水分散性液体。例如,可以将水分散性组合物涂覆在聚合物膜、纸、金属箔、织物产品的表面上,然后加热以形成熔接层(welding layer)或粘结层。
包含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分散溶液也可以用于实现乙烯基塑料袋(vinyl bag)或金属箔袋的密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分散溶液部分地涂覆在物体上,然后可以在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处理。
如果密封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过度升高以启始密封,则可能损坏物体。此外,如果分散溶液的粘度过高,则溶液的润湿性可能降低,并且可能无法获得均匀的密封层。
此外,如果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产生的不可分散成分(non-dispersiblecontent)在分散溶液中增加,则可能降低粘合力或粘合强度,并且可能会增加形成密封层所需的分散溶液的量。
因此,从上述方面出发,需要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具有适当性能以在低温下实施可靠的密封过程。
例如,国际专利公开WO2005/085331和WO2017/050589公开了使用水性聚合物分散溶液形成热封涂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的热粘合性(heat-adhesiveproperty)和工艺可靠性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以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水分散性组合物,所述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具有改善的热粘合性和工艺可靠性。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具有3.5-8.0范围内的多分散指数(PDI),以及在190℃和2.16kg下测得的350g/10分钟至1800g/10分钟范围内的熔体流动指数(MFI)。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的含量可以为15-30重量%,乙烯的含量可以为70-85重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熔点可以为50℃-9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以为10000-600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得的z均分子量(Mz)与通过GPC测得的重均分子量(Mw)之比可以为2.5-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光散射(LS)检测器测得的z均分子量(Mz)与通过GPC-LS检测器测得的重均分子量(Mw)之比可以为4-1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共聚物的PDI可以为3.8-6.0,并且共聚物的MFI可以为1000g/10分钟至1500g/10分钟。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水分散性组合物包括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所述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具有3.5-8.0范围内的多分散指数(PDI),以及在190℃和2.16kg下测得的350g/10分钟至1800g/10分钟范围内的熔体流动指数(MFI);中和剂和水性介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的固体含量可以为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新技术株式会社;爱思开致新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美国株式会社,未经SK新技术株式会社;爱思开致新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美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4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