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6838.4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邓强;杨艳梅;张万强;吴义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8 | 分类号: | H04W4/08;H04W76/11;H04W76/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赵小霞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应用服务器建立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组;并确定与所述组对应的组标识;获得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通信参数;向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中的用户设备UE发送所述组通信参数,用于解决若UE需要临时进行组通信,静态建组方式不能够满足动态组通信的问题。
本申请为2015年06月0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80029075.5、申请名称为“一种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本申请全部内容包含在母案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英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缩写:3GPP)定义的紧急任务即按即说(英文:Mission Critical Push to Talk,缩写:MCPTT)业务的一种重要场景是组通信,即组内的一个成员和组内的多个成员之间进行通信。
其中,组通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网络实现组通信通信。
该种方式也是3GPP中定义的的网络模式操作(英文:Network Mode Operation,缩写:NMO)方式。该种方式中,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缩写:UE)通过基站、核心网和服务器与其它UE之间进行通信。
第二种方式:UE之间直接通信。
该种方式也是3GPP中定义的直接模式操作(英文:Direct Mode Operation,缩写DMO)。该种方式中,UE之间通过3GPP定义的设备到设备(英文:Device to Device,缩写D2D)技术进行通信。
上述两种方式中,UE之间直接通信的方式,由于不受网络的带宽、延时等影响,广泛应用于组通信业务中。如图1所示的D2D系统架构示意图,其中,D2D系统架构中包含支持D2D通信的邻近业务功能实体(英文:ProSe Function)、应用服务器(英文:ApplicationServer)。应用服务器可以是MCPTT Server。按照3GPP的规定,UE在D2D系统下进行组通信时,一般采用是静态方式建立通信组,并为建立的组配置通信参数。UE根据静态分配的方式进行组通信。其中,静态配置的组通信所需要的参数包括如层2组标识(英文:ProSe Layer-2 Group ID)、IP组播地址(英文:ProSe Group IP multicast address),IP地址类型(英文:IP4/IPv6),安全参数(英文:security parameters)等。
但是,该种采用静态配置的方式建立组,并通过建立的组来实现组通信的方式,若UE需要临时进行组通信,该种方式不能够满足动态组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解决若UE需要临时进行组通信,静态建组方式不能够满足动态组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通信方法,包括:应用服务器建立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组;并确定与所述组对应的组标识;获得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通信参数;向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中的用户设备UE发送所述组通信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用于D2D通信的组之前,还包括:接收UE发送的动态建组请求,其中所述动态建组请求用于请求动态建立通信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得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通信参数,包括:分配与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通信参数;或向邻近业务功能实体发送包含所述组标识的动态组通信请求,并在接收到的动态组通信响应消息中获得所述组标识对应的组通信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6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降耗抗污染的MBR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