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防三级网格安全监督检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7165.4 | 申请日: | 202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西平;罗健;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H02J13/00;G01R31/52;G01R31/56;G01R31/08;G01K13/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钟显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防 三级 网格 安全 监督 检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三级网格安全监督检查系统,包括按街道社区内的建筑数量将供电线路划分形成的多个二级电网,与至少一个二级电网形成对应关系的配电柜,设置于配电柜内监测配电电气参数的配电状态监测器,在二级电网中按户数配置的用于监测每家住户供电电气参数的供电状态监测器,用于接收来自配电状态监测器和供电状态监测器发出的监测数据的信号中继器,以及接收信号中继器发送的监测数据的用于对整个街道社区进行集中监控并报警的消防总控室。本发明利用网格化的管理思路对街道社区的供电线路进行划分监测,通过中继的无线传输将监测数据发送到消防总控室,能够对街道社区内的电气火灾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充分保证了消防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消防三级网格安全监督检查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指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其特点在于漏电监控方面属于先期预报警系统。与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的是,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早期报警是为了避免损失,而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减少损失。而电气线路通常也都隐藏在建筑结构之中,较难直观地检查发现隐患,而且也容易出现消防巡检疏漏,故而在建立智慧社区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社区电气火灾安全隐患的自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防三级网格安全监督检查系统,在街道社区的建筑电气线路中融合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电气火灾安全隐患,避免因巡检疏漏造成意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防三级网格安全监督检查系统,包括按街道社区内的建筑数量将供电线路划分形成的多个二级电网,与至少一个二级电网形成对应关系的配电柜,设置于配电柜内监测配电电气参数的配电状态监测器,在二级电网中按户数配置的用于监测每家住户供电电气参数的供电状态监测器,用于接收来自配电状态监测器和供电状态监测器发出的监测数据的信号中继器,以及接收信号中继器发送的监测数据的用于对整个街道社区进行集中监控并报警的消防总控室,其中信号中继器根据其与各配电状态监测器和供电状态监测器的距离配置为不同组的多个。
具体地,所述配电状态监测器包括安装在配电柜内的用于监测电气参数的剩余电流互感器、用于监测环境状态的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与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连接的第一监测处理器,以及与第一监测处理器连接的第一身份标签模块、第一供电模块、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一漏电保护器和第一报警器,其中,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将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至信号中继器,该第一漏电保护器接入配电柜的电气线路。
具体地,所述供电状态监测器包括安装在每家住户的入户供电线路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第二漏电保护器,与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第二漏电保护器连接的第二监测处理器,以及与第二监测处理器连接的第二身份标签模块、第二供电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二报警器,其中,该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将接收到的检测数据传输至信号中继器。
具体地,所述信号中继器包括用于接收监测数据的第三无线传输模块,与第三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的中继处理器,以及与中继处理器连接的储存模块、第三供电模块和用于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消防总控室的网络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网络传输模块为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第四无线传输模块,或/和通过有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有线传输模块。
具体地,所述消防总控室包括用于显示监测信息的显示模块,用于与信号中继器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网络传输模块,与显示模块和第二网络传输模块连接的总控主机,以及与总控主机连接的输入模块和总控报警模块。
进一步地,该消防三级网格安全监督检查系统,还包括用于接收消防总控室发出的消防报警信息的移动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7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