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勃氏甜龙竹组培苗茎段单节芽植株再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7777.3 | 申请日: | 202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曙光;黄玲;詹卉;李娟;于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4/28;A01G24/15;A01G2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勃氏甜龙竹组培苗茎段单节芽 植株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勃氏甜龙竹组培苗茎段单节芽植株再生方法,包括:在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的基础上,通过诱导组培苗的节芽进一步萌发并生根、再生为完整植株。本发明是在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的基础上,通过诱导组培苗的节芽进一步萌发并生根,再生为完整植株,进一步放大了繁殖效率,提高了繁殖系数。而被剪掉枝条增殖苗仍然可以进一步诱导丛芽扩大繁殖,不影响原来的繁殖方式。此种方法,为一些通过组培繁殖系数很低,出苗率不高的珍稀植物的扩大繁殖,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勃氏甜龙竹组培苗茎段单节芽植株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属牡竹属,又名云南甜龙竹,其笋质具明显的甜味,为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笋用竹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目前有关勃氏甜龙竹的繁殖主要采用分篼、埋秆等方法进行育苗,存在繁殖系数相对较低、母竹消耗多、劳动强度大、种苗不易运输等缺点,因此,能够应用到工厂化育苗成熟的培养技术体系仍然缺乏,难以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勃氏甜龙竹组培苗茎段单节芽植株再生技术的方法。
一种勃氏甜龙竹组培苗茎段单节芽植株再生方法,包括:在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的基础上,通过诱导组培苗的节芽进一步萌发并生根、再生为完整植株。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前期已经诱导出丛芽并进入增殖阶段的勃氏甜龙竹组培苗作为外植体来源;
步骤2:将组培瓶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再用已灭菌的手术刀将单棵勃氏甜龙竹增殖苗茎段按照节芽的数量剪成数节,每个节段具有一个节芽;
步骤3:以此节芽为外植体,重新接种至新的单节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一周后芽萌发并成苗;
步骤4:将萌发成苗的外植体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直接诱导生根;
步骤5:待根生长至5-7cm时,进行再生苗的炼苗与移栽,移栽后花盆要置于温室中生长一段时间,才能移栽大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单节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5mg/L+2,4-D 1-2mg/L+蔗糖20g/L+活性炭2-4g/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 MS+IBA1-2mg/L+NAA1-2mg/L+蔗糖20g/L+活性炭2-4g/L。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炼苗基质为:腐殖土:珍珠岩:大田土=1:1:1。
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在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的基础上,通过诱导组培苗的节芽进一步萌发并生根,再生为完整植株,进一步放大了繁殖效率,提高了繁殖系数。而被剪掉枝条增殖苗仍然可以进一步诱导丛芽扩大繁殖,不影响原来的繁殖方式。此种方法,为一些通过组培繁殖效率也很低,出苗率不高的珍稀植物的扩大繁殖,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的发育阶段图;
其中,A是勃氏甜龙竹组培苗增殖阶段的外植体取样;B是接种的外植体;C是诱导发芽的外植体;D是诱导生根的外植体;E是可以进行炼苗的组培苗;F是炼苗成功并移栽花盆里的组培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7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