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克氏针手术钳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8124.7 | 申请日: | 202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氏针 手术钳 | ||
一种克氏针手术钳,包括相对转动的两个腮部转动部分,每个腮部转动部分向一端分别伸出一个钳头,两个钳头构成开合的钳嘴;每个腮部转动部分向另一端分别伸出一个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钳头构成开合的钳嘴,两个钳头中的一个钳头设置横槽夹持面。这样将克氏针折弯时,横槽夹持面的横槽将克氏针限位,克氏针另一个钳头折弯,方便折弯后的克氏针脱出。本发明结构简单,解决了骨科克氏针夹持、折弯、截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科手术器械,具体就是骨科克氏针夹持、折弯、截断的手术钳。
背景技术
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是带有尖端的细长圆柱体结构,其规格一般固定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3.5毫米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虽然克氏针为骨折复位固定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并发症,主要包括两方面:克氏针尖锐的尾端突起激惹周围的软组织以及克氏针移位造成松脱。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Kramer 教授介绍了一种手术方法,通过 7个步骤将克氏针尾端折弯 180°,研究人员收集了 2008 年一整年中所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共 56 例(51 位患者),其中 11 例没有采用克氏针固定,19 例随访不足一年。余下共 25例(24 位患者)骨折共用了 86 根克氏针,全部采用折弯尾端。术后至终末随访平均 2.26年(12~46 个月)。X 线片显示无一例出现克氏针移位,也没有发生克氏针相关的疼痛。10例患者由于钢板等原因需要拆除内固定物,这些患者共有 40 根克氏针均顺利拆除无任何并发症。通过180度折弯克氏针尾端,极少出现克氏针移位以及尾端突出导致的软组织激惹。因此,应用该方法后,克氏针固定骨折很少出现固定丢失,可以满足术后早期活动的要求。该手术方法为: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克氏针需要埋入骨质的情况,如张力带以及永久性的骨折固定等。此外,该技术用于克氏针临时固定时,拔除也会更方便。该技术通过 7 个步骤可巧妙地将克氏针折弯 180°,通常应用 0.045、0.054、0.062 英寸的克氏针,手术操作的关键步骤 1 第一步将克氏针从最终的深度退出 5 mm,这样可以防止克氏针过深,穿透对侧皮质,待克氏针尾端折弯以后再敲入骨质。用持针器紧贴骨面夹持克氏针,然后用 7 号不锈钢吸引器头套住整根克氏针。持针器夹紧克氏针,通过吸引器头在与持针器垂直的方向上折弯克氏针,使克氏针成 90°角。将吸引器头和持针器向克氏针尾侧滑动,在距离折弯处 5 mm 的位置夹紧持针器,通过吸引器头向相反方向折弯克氏针,约折回 120°。持针器夹持初次夹持的位置,紧贴骨面。将吸引器头插到第二折弯处,将第二次的折弯作为杠杆,继续向第一折弯的方向加大折弯角度,使第一个弯变成 17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的阻挡,直接通过第一次折弯无法达到 170°的弯度,因此第二次折弯是必不可少的。在距离第一个折弯点约 5 mm 处钳夹剪断克氏针。用持针器加大克氏针的弯度,使其成 180°角。将折弯的克氏针尾端敲入骨质。这样尖锐的克氏针尾端嵌入骨质以后,平滑的钩状部位与骨面齐平。
这种手术方法折弯克氏针尾端不仅操作步骤较多,费时较长,且由于多次反复折弯,克氏针尾端由于机械疲劳其强度降低;另外,折弯步骤是在克氏针大部分插入骨质以后进行,采用普通尖嘴钳折弯时克氏针的尾端缺少必要的支撑,对骨质造成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周围骨质的崩裂。再者一般适用直径1.5mm以下的克氏针,适用范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8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奥巴托克在制备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光学校正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