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转化豆渣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79199.7 申请日: 2020-02-03
公开(公告)号: CN111172075B 公开(公告)日: 2022-02-18
发明(设计)人: 熊强;周燊;张靖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05F3/00;C12R1/01;C12R1/37
代理公司: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胡建华
地址: 210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黑水 复合 微生物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转化 豆渣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转化豆渣中的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是将从黑水虻肠道中分离的菌株接种到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菌悬液,即为复合微生物制剂。所述的从黑水虻肠道中分离的菌株为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本发明所使用的菌株皆为黑水虻幼虫肠道筛选出来的原籍菌,因为是原籍菌,所以能更好地重新富集定植入黑水虻肠道中,从源头改变黑水虻幼虫肠道菌群,使其能更好地进行转化,生物转化率高达17.3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及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转化豆渣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豆渣是豆腐加工过程中大豆经浸泡、脱皮、磨浆、渣浆分离后得到的一种副产物。自豆腐发明至今,豆腐始终扮演着人们餐桌上不可替代的角色。每吨大豆加工约会产生1.2吨湿豆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均湿豆渣生产量高于2千万吨,巨大的年产量给其处理造成了严峻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生物质资源有1700亿吨,中国正在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承载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中低品位生物质排放,同时,人类社会废弃的生物质作为环境污染的最大源头,已经造成严重的排放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利用以农业废弃物为主的中低品位生物质,面临着破解天然生物质抗降解屏障和突破生物质转化过程效率底下的双重技术瓶颈。

虽然豆渣是大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但它仍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研究表明,豆渣具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同时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豆渣由于所含热能低且口感粗糙,一直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豆渣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作为家畜饲料或废弃物倾倒,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豆渣主要的利用方式包括:发酵制酱油、食品添加剂、提取膳食纤维、提取水解蛋白等

黑水虻幼虫作为腐生性昆虫的代表,取食范围非常广泛,能够迅速将餐厨垃圾、禽畜粪便、变质蔬果、陈粮、食品加工下脚料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性环境昆虫。研究表明,黑水虻对餐厨垃圾、陈粮等废弃物的处理效果极佳,但在处理豆渣、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时存在干物质转化率低、料虫比高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干物质含量低、C/N失衡或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黑水虻难以实现对其的有效转化。

而黑水虻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昆虫发展出紧密的共生关系,发挥着包括提供营养、定殖抗力、参与多重营养关系、引起昆虫免疫反应等重要作用,对寄主的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将黑水虻肠道中微生物提取出来后扩大培养,再将其定植到黑水虻幼虫肠道中,能够有效的定向改造黑水虻的肠道微生物成分,有望实现对豆渣的高效转化利用。因此,制备出联合黑水虻转化豆渣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黑水虻肠道菌群的改造,有望实现对食用菌菌渣的高效转化利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豆渣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黑水虻复合微生物制剂。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在转化豆渣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将从黑水虻肠道中分离提取的原籍菌株接种到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得到菌悬液,即为复合微生物制剂。

其中,所述的从黑水虻肠道中分离的菌株为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从黑水虻肠道中分离的菌株优选为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中三种组合。

更优选地,将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分别接种到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三种菌悬液,再按照1: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菌悬液,即为复合微生物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9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