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9816.3 | 申请日: | 202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邱琳;桑大伟;冯妍卉;张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熔渣干式 余热 回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粒化器(1)、储料仓(9)、振动筛分机(12)、破碎机(17)、移动床(24)、M-TX多路测温仪(28)、流率控制箱(29)、螺旋排料机(34)和低温渣粒输运带(35),粒化器(1)下方设置储料仓(9),储料仓(9)下方设置振动筛分机(12),振动筛分机(12)的第一卸料口(16)接破碎机(17),振动筛分机(12)的第二卸料口(21)接移动床(24),破碎机(17)的破碎机卸料口(20)接移动床(24),移动床(24)连接M-TX多路测温仪(28),M-TX多路测温仪(28)连接流率控制箱(29),移动床(24)后设置螺旋排料机(34),螺旋排料机(34)连接流率控制箱(29),螺旋排料机(34)后接低温渣粒输送带(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化器(1)包括转杯(2)、粒化仓(3)和粒化仓水冷壁(4),粒化仓(3)上方设置转杯(2),粒化仓(3)下部包裹粒化仓水冷壁(4),粒化仓(3)下方设置第一冷却水管道(5)和蒸汽管道(7),第一冷却水管道(5)上设置第一水泵(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9)设置储料器保温层(10),储料仓(9)下部设置储料器卸料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分机(12)下部设置第一卸料口(16)和第二卸料口(21),振动筛分机(12)一侧通入冷却风管道(14),振动筛分机(12)另一侧连接热风管道(15),冷却风管道(14)入口处设置鼓风机(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17)设置保温层(18),破碎机(17)内设置不少于两个破碎辊(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床(24)包裹移动床保温层(23),移动床(24)上部设置移动床入料口(22),移动床(24)内部装有串联的换热管,换热管下部接换热管冷水入口(30),换热管上部接换热管蒸汽出口(25),换热管蒸汽出口(25)上设置蒸汽出口热电偶(26),换热管冷水入口(30)上设置冷水入口热电偶(31)和第二水泵(32),移动床(24)内部设置移动床层中热电偶(27),移动床(24)下部设置移动床卸料口(33),移动床卸料口(33)连接螺旋排料机(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渣粒输运带(35)外部设置输运带冷却水壁(36),低温渣粒输运带(35)下部设置热水管道(39),上部设置第二冷却水管道(38),第二冷却水管道(38)上设置第三水泵(3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杯(2)设置为转盘。
9.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干式余热回收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S1:从高炉出来的液态高炉熔渣进入粒化器后经过转杯转盘粒化,在粒化仓中碰壁后快速冷却为外壳为固态、内核为液态的高炉渣;
S2:从粒化器出来的高炉渣进入储料仓中暂时储存;
S3:高炉渣进入振动筛分机后进一步冷却,经过筛分粒径在5mm以下的高炉渣直接进入移动床中;
S4:粒径大于5mm的高炉渣进入破碎机中进一步破碎至5mm以下,然后输运到移动床中;
S5:粒径为5mm以下的高炉渣在移动床换热器中进行换热,换热管中产生热蒸汽被输运到发电厂,高炉渣进一步冷却至475K以下;
S6:温度低于475K的高炉渣经低温渣粒输运带的冷却循环水进一步冷却,最终获得的高玻璃体含量高炉渣被运输至水泥厂加工成特种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98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