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用水的即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0462.4 | 申请日: | 202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6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付佳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佳琦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水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的即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板式换热器,水泵,蓄电池,其中压缩机的制冷剂连通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水泵的制冷水路连通于板式换热器的水循环通道,利用板式换热器进行实现即用既得的冷水的制备,相较传统的铜盘制冷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制冷效率,另该方案解决了板式换热器在意外断电时会出现损坏的技术问题,进而完善了板式换热器在饮水机内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水、饮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饮水机、饮料机内的即冷系统。
背景技术
水的即热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饮水机、咖啡机、厨房、浴室等众多场景,即热的好处是即用既得,无需保温储存和重复煮沸,其加热的技术简单,将一体积常温水在数秒内加热至沸点主要与加热器件的功率有关,例3000瓦加热元件每分钟可出0.9升98度左右的开水,6000瓦加热元件每分钟可出2升左右的98度左右的开水。
但是水的即冷,目前已知的技术和实际应用的产品中尚未见到相关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即用既得的冷水或饮水机、饮料机制备不同温度的饮料或者其他需求,对应的设备内需要配置制冷系统,目前常见的制冷方式是用铜制盘管置于水槽内对水槽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制冷水槽内储备的水,但是由于水的导热性不高,导致置于水槽内的铜制盘管会结冰,长期以往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制冷效率。且,特别地对于饮水机而言,部分制备的冷水会被用于配置饮用饮料,现有方案这种通过铜制盘管对水进行制冷的方式可能会在饮用水中带入细菌病菌,从而影响配置饮料的质量和风味。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制冷效率远远高于铜管换热的制冷效率,利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甚至可以直接将常温水变为冷水,实现即冷的效果。然而,利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也存在着重大缺陷:当板式换热器两端的压缩机和水泵意外停止工作时,压缩机和毛细管之间存储高压力的制冷剂,该制冷剂在压缩机意外断电后,制冷剂的压力释放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制冷剂在压力释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降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的温度,而板式换热器的水循环管路也停止进行水循环换热,就会导致板式换能器的水循环通道内的水瞬间结冰,水结冰导致体积膨胀,就会导致板式换能器的损坏,且由于制冷系统涉及焊接施工极其的复杂,板式换热器的损坏也会存在维修不便利,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
另外,由于实际需求在应用过程中置于不同的场所使用,甚至会置于无人运营场所使用,意外断电、意外跳闸、误操作、移动的过程中均会以上提到的缺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饮用水的即冷系统,该即冷系统利用板式换热器进行实现即用既得的冷水的制备,相较传统的铜盘制冷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制冷效率,另该方案解决了板式换热器在意外断电时会出现损坏的技术问题,进而完善了板式换热器在饮水机内的应用。
为了实现以上任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的即冷系统,包
括
压缩机,板式换热器,水泵,蓄电池,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路连通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水泵的制冷水路连通于板式换热器的水循环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控制端,其中蓄电池、控制端、水泵电性连接,其中蓄电池独立设置于控制端或一体设计于控制端,其中蓄电池为充电循环电源、干电池、电容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电性连接蓄电池和水泵的控制端以及连接控制端的供能电源以及输入电源,当压缩机运行时,供能电源、输入电源、控制端的电源输入端至少一个断电或故障时,蓄电池给控制端、水泵至少一个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具有保温外壳,其保温外壳是真空隔热、中空微泡隔热、包裹隔热材料的至少其中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通过毛细管连接板式换热器,制冷剂通道的入口设有膨胀室,毛细管的末端直接连接膨胀室或通过延长管连通膨胀室的其中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佳琦,未经付佳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0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