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脉冲信号注入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1960.0 | 申请日: | 202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文;王科;张恭源;柴晨超;张春丽;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12;G01R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脉冲 信号 注入 配电 线路 故障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脉冲信号注入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配电线路上依次安装的多个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监测故障点处发出的第一脉冲信号;分析获得所有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监测到的第一脉冲信号相对于配电线路上工频电压信号的相对相位;获得相对相位的最小值时对应的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所在的第一监测位置,以及第一监测位置两侧相邻的监测位置;获取上述三个监测位置处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的三个相对相位;分析三个相对相位,计算获得第一监测位置分别与第二监测位置和第三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根据距离信息,判断故障点所在区段。本申请能够实现配电线路的故障所在区段的快速定位,具有高效、智能、方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故障检测及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脉冲信号注入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网与电力用户的供需纽带,配电网属于电力系统末端,直接面向用户,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配电网线路长度约占各级电网线路长度的90%,具有线路结构变化多、故障情况复杂的特点,统计资料显示电力停电事故中超过80%均由配电网故障引起,线路故障后会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严重时会导致重点区域大规模停电,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配电线路最常见的故障是接地故障,其中以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概率最高。配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是减少停电时间和加速供电恢复的关键技术。常规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利用过电压信号,精度不高、误差控制不理想,而且故障查找效率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此外,配电网线路结构变化多,系统中设备和配电线路的绝缘故障等潜伏性故障发生时,同样存在着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
因此,配电网的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和潜伏性故障时,如何快速故障定位和提高故障定位准确度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脉冲信号注入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解决了配电网的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和潜伏性故障时,快速故障定位和提高故障定位准确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基于脉冲信号注入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为:
配电线路上依次安装的多个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监测故障点处发出的第一脉冲信号;
分析获得所有所述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相对于所述配电线路上工频电压信号的相对相位;
获得所述相对相位的最小值时对应的所述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所在的第一监测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相邻的第二监测位置和第三监测位置;
获取所述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位置和所述第三监测位置处对应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相对相位、第二相对相位和第三相对相位;
分析所述第一相对相位、所述第二相对相位和所述第三相对相位,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三监测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判断所述故障点所在区段;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等于系统存储的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区段的长度、所述第二距离不等于系统存储的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三监测位置之间区段的长度,则所述故障位于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三监测位置之间;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不等于系统存储的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区段的长度值、所述第二距离等于系统存储的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三监测位置之间区段的长度值,则所述故障位于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1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