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脱发的纳米脂质载体微针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3165.5 | 申请日: | 202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9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月红;曹思思;王艺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31/58;A61K47/06;A61K47/14;A61K47/36;A61P1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冠倪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8 | 代理人: | 杨娅莉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脱发 纳米 载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脱发的纳米脂质载体微针,所述纳米脂质载体微针包括:a)针尖部分,所述针尖部分包含非那雄胺纳米脂质载体和针尖基质;以及b)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包含基座基质。本发明还提供该纳米脂质载体微针在制备用于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纳米脂质载体微针能够提高非那雄胺在毛囊中滞留量、毛囊靶向效果,通过抑制5α‑还原酶和/或刺激毛囊干细胞,以促进毛囊发育和毛发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促进治疗脱发的纳米脂质载体微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雄激素源性脱发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与雄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常表现为头皮脂肪过量溢出。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病程长达数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有影响。毛发生长与激素有着密切关系,而不同部位的毛发对于雄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于脱发患者来说,头皮毛囊中常有更多的雄激素受体表达,增强了毛乳头细胞对雄激素的敏感性。体内的雄性激素睾酮作用于毛囊中的雄激素受体后,在细胞质中5α-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活性更高的二氢睾酮,二氢睾酮进入细胞核对代谢产生影响,能对毛囊产生毒性作用,使毛囊萎缩,使毛发进入休止期进而脱发。毛乳头细胞在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雄激素受体是人毛乳头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对雄激素敏感,毛乳头细胞可以诱导多种信号通路和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影响毛囊的生长发育,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等。因此,脱发治疗更应关注于药物在毛囊中的靶向递送,以实现药物疗效最大化。
已知Wnt信号途径在表皮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以及毛囊发育等重要表皮修复的相关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在参与毛发的生长中最主要的是Wnt/β-连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它具有调控皮肤上皮组织的形态发生和调节毛囊的发育及相关细胞的分化作用。β-catenin作为Wnt通路的重要成员,其蛋白稳定性和活性的调节是Wnt通路中的关键之一。β-catenin对毛囊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毛囊生长、周期维持重要的调节因子,通过影响β-catenin表达能够影响毛囊干细胞的活性,进而维持毛囊周期。
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目前FDA批准上市的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药物为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此外,用于治疗妇女雄激素性脱发的药物有雌醇环丙孕酮、屈螺酮炔雌醇和螺内酯等。非那雄胺,其化学名称为N-(1,1-二甲基乙基)-2-氧-4-氮杂-5α-甾-1-烯-17β-酰胺。其为甾体类化合物,雄激素睾酮代谢为双氢睾酮过程中的细胞内II型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对于该酶的抑制能够阻碍外周组织中睾酮向雄激素双氢睾酮的转化,使血清及组织中双氢睾酮浓度显著下降。非那雄胺通过抑制5α还原酶,进而抑制头皮毛囊变小,逆转脱发的过程。但非那雄胺口服治疗脱发的男性患者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等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上仍缺少能够有效治疗脱发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脱发的纳米脂质载体微针,所述纳米脂质体微针包括:a)针尖部分,所述针尖部分包含非那雄胺纳米脂质载体和针尖基质;以及b)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包含基座基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脂质载体微针还包含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非那雄胺纳米脂质载体包括:非那雄胺和脂质,所述脂质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角鲨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所述角鲨烯的质量比为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或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所述角鲨烯的质量比优选为9:1或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那雄胺纳米脂质载体还包括表面活性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泊洛沙姆1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3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