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力铁锈去除剂、使用方法以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3812.2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洪旭生;黄庆和;郭姝显;谭春芳;陈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旭生;黄庆和;郭姝显 |
主分类号: | C23G1/08 | 分类号: | C23G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徐思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力 铁锈 去除 使用方法 以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强力铁锈去除剂、使用方法以及制备方法。所述去除剂包括混合酸16‑22份、表面活性剂3‑8份、强化剂1‑5份、降凝剂2‑4份、超高分子量聚合物1‑6份、纳米颗粒2‑7份、有机溶剂与水10‑22份。采用该种配方的铁锈去除剂,其除锈效率大大提高,不到一小时即可去除厚度大于2㎝的锈层,且无需加热,去除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除锈剂技术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力铁锈去除剂、使用方法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钢铁制品在大气环境中极易生锈,进而会影响其性能,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对钢铁制品的表面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十分必要。除锈是钢铁制品防腐的基础工序,会直接影响后续的钝化防锈效果。
目前,常用的除锈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法是通过机电设备进行打磨除锈,不仅除锈效果差、有死角(例如:钢铁制品的边角、凹陷处),而且噪音大、粉尘污染严重。化学法是通过酸洗操作进行除锈,除锈效果相交机械法有所提高,但是对于较厚的锈层,往往还需要辅助以加热等措施,造成能源消耗,且使用环境有限。由此可见,传统的除锈剂已经无法满足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开发新型高效除锈剂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强力铁锈去除剂、使用方法以及制备方法,以大大提高铁锈的去除效率,无需消耗额外的能源即可去除较厚锈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强力铁锈去除剂,包括
混合酸 16-22份、
表面活性剂 3-8份、
强化剂 1-5份、
降凝剂 2-4份、
超高分子量聚合物 1-6份、
纳米颗粒 2-7份、
有机溶剂与水 10-22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剂为爆炸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剂为硝基甲烷、硝酸铵、硝酸钾或硝基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为石墨烯、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酸为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酒石酸、草酸或软脂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硬脂酸或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凝剂为烷基萘、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a-烯烃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为有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或聚酰胺颗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采用上述强力铁锈去除剂去除铁锈的方法,包括:对于厚度小于2cm的锈层,置于开放环境,利用所述去除剂浸泡20-30分钟;对于厚度2㎝的锈层,置于密闭环境,利用所述去除剂浸泡30-50分钟。
一种制备上述强力铁锈去除剂的方法,
按照所述比例称重各原料;
将所述混合酸以及表面活性剂加入所述水中,边加入边搅拌,形成第一溶液;
将所述强化剂、降凝剂、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以及纳米颗粒加入所述有机溶剂中,边加入边搅拌边加热,所述加热温度为30-50℃,加热气氛为惰性气体,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形成第二溶液;
将第一溶液与第二溶液混合,得到所述去除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旭生;黄庆和;郭姝显,未经洪旭生;黄庆和;郭姝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38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