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的桩墙合一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4189.2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文彪;张银屏;王海平;洪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36;E02D29/0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合一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挖孔的桩墙合一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基坑周围设置若干机械成孔灌注桩;然后,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机械成孔灌注桩之间,设置人工挖孔桩护壁,并施工人工挖孔;在已施工完成的每一人工挖孔内吊放T型钢筋笼,并通过导管浇筑混凝土形成人工挖孔T型桩;在已施工完成的人工挖孔T型桩旁继续施工下一个人工挖孔T型桩,直至在基坑周边形成一圈地下结构内衬墙;然后,在地下结构内衬墙内挖掘基坑;当基坑挖掘完成后,将人工挖孔T型桩与水平设置的下层板和上层板连接,形成可靠的受力体系。本发明的应用能够适应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且基坑支护结构还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且安全、传力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空间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人工挖孔的桩墙合一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开发中地下空间开发占比越来越高。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受已开发的地下空间结构、地下文物埋藏、轨道交通等敏感地下设施等影响,往往存在着地下空间受限的问题,需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减少基坑支护结构等临时工程的空间占用,扩大内部可用空间。工程上解决此类问题通常的方法有:1)“两墙合一”: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结构外墙与地下连续墙相结合,考虑地下连续墙在永久使用阶段受力,从而取消或减小地下结构外墙厚度;2)“桩墙合一”: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结构外墙与钻孔灌注桩相结合,考虑钻孔灌注桩在永久使用阶段受力,从而取消或减小地下结构外墙厚度;
以上第一种方法“两墙合一”,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能好、止水效果好,在沿江沿海等地下水丰富地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深,地下连续墙并不是基坑支护的常用选型,且地下连续墙造价较高。
以上第二种方法“桩墙合一”,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应用地域更为广泛,地下结构外墙与灌注桩间通过构造措施结合,但目前常见的构造方法存在施工复杂、止水效果一般、水平构件与桩墙结合部位抗弯承载能力较弱等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此类工程问题,特别是针对在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如何实现桩墙合一施工,同时又能够使基坑支护结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且安全、传力可靠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人工挖孔的桩墙合一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是可在空间受限条件下使用,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基坑支护桩,后期能够将支护桩做为主体结构使用。在无地下水时,该施工方法具备施工操作安全简便、施工技术可靠、施工周期较短等特点,可解决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地下结构施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挖孔的桩墙合一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需求,在基坑周围采用机械成孔方法设置若干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时采用间隔施工;
步骤二、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机械成孔灌注桩之间,设置人工挖孔桩护壁,并在所述人工挖孔桩护壁和相应的两个所述机械成孔灌注桩的保护下施工人工挖孔;
步骤三、在已施工完成的每一所述人工挖孔内吊放T型钢筋笼,在所述T型钢筋笼内预留的导管预留孔内下放导管,并通过所述导管浇筑混凝土形成人工挖孔T型桩;
步骤四、在已施工完成的所述人工挖孔T型桩旁按照步骤二至步骤三继续施工下一个人工挖孔T型桩,每一所述人工挖孔T型桩和所述下一个人工挖孔T型桩之间采用界面凿毛结构连接;
步骤五、重复实施步骤四,直至在所述基坑周边形成一圈由所述人工挖孔T型桩围成的地下结构内衬墙;
步骤六、在地下结构内衬墙内挖掘基坑;
步骤七、当所述基坑挖掘完成后,通过每一所述人工挖孔T型桩内设置的预留钢筋接驳器,将所述人工挖孔T型桩与水平设置的下层板和上层板连接,形成可靠的受力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41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列车完整性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