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5726.5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袁长林;彭勇;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艾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23/06;C08K9/02;C08K3/04;C08K7/28;C08K3/22;C08J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氨酯材料领域。包括聚氨酯100‑120份、改性剂10‑20份、填充剂5‑10份、阻燃剂5‑10份、物理发泡剂10‑20份。本发明在聚氨酯内加入了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填充剂,能够大大提高极限氧指数,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空心玻璃微珠具有抗压强度高、熔点高的特点,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弹性和强度,阻燃性增强,提高了聚氨酯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硬质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硬泡体是一种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其导热系数低,仅0.022~0.033W/(m*K),相当于挤塑板的一半,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主要应用在建筑物外墙保温,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冷库保温隔热、管道保温材料、建筑板材、冷藏车及冷库隔热材等。聚氨酯硬质泡沫具有多孔性,且强度较高;但是高强度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的弹性较弱,且阻燃性较低,容易引发火灾,增大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弹性好,强度高,且阻燃效果好的聚氨酯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组分,按重量份为:聚氨酯 100-120份、改性剂10-20份、填充剂5-10份、阻燃剂5-10份、物理发泡剂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组分,按重量份为:聚氨酯100-110份、改性剂15-20份、填充剂5-8份、阻燃剂5-8份、物理发泡剂15-20份。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组分,按重量份为:聚氨酯100份、改性剂18份、填充剂6份、阻燃剂6份、物理发泡剂 18份。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剂为空心玻璃微珠,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度为50-60μm,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壁厚为2μm。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剂为改性石墨烯。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聚乙烯共聚物和氢氧化镁- 聚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述氢氧化铝-聚乙烯共聚物和氢氧化镁- 聚乙烯共聚物的比例为1:(0.2-1)。
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铝-聚乙烯共聚物和氢氧化镁-聚乙烯共聚物的比例为1:0.5。所述聚乙烯的为低密度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剂为正戊烷、异戊烷、环戊烷和正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纳米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混合后,采用化学沉积法将四氧化三铁修饰在纳米石墨烯上,得到改性石墨烯;
(2)将液态的聚氨酯与阻燃剂、物理发泡剂充分混合后发泡 0.5-2h,得到发泡物;
(3)将步骤(2)得到的发泡物与改性剂、填充剂充分混合后,注入模具中,将带有物料的模具放入磁场中磁场干扰5-10min,取出成型干燥,即得聚氨酯复合材料。
本发明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聚氨酯内加入了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填充剂,能够大大提高极限氧指数,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空心玻璃微珠具有抗压强度高、熔点高的特点,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弹性和强度。
(2)本发明加入的改性剂为磁性石墨烯,磁性石墨烯加入后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进行整齐的排列,在聚氨酯形成阵列保护层,能够软化聚氨酯泡沫,提高复合材料的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艾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德艾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5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