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除氧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6124.1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祁云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梓昂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B01D53/86;B01J21/06;B01J35/10;B01J37/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胡国平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除氧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至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形成粘稠液;步骤2,将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钛加入至粘稠液中,超声分散完全,经过减压蒸馏处理后加入至模具中固化形成球状颗粒;步骤3,将球状颗粒放入马弗炉进行梯度烧结,形成氧化铝‑二氧化钛的多孔结构;步骤4,将纳米一氧化钛、钛酸正丁酯均匀混合至无氧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镀膜液,然后将多孔结构浸泡至镀膜液中,取出烘干得到镀膜结构;步骤5,将镀膜结构放入至潮湿氮气中静置反应1‑2h,取出后氮气环境烘干,得到高效除氧球。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除氧技术的难点,利用除氧球能够将氧气快速去除,将一氧化钛转化为二氧化钛,且不出现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除氧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补给水中溶解氧是造成锅炉腐蚀最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和减轻锅炉的氧腐蚀,必须对锅炉给水进行除氧。然而目前,我国有50%的工业锅炉未配置除氧器,一方面缘于腐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许多企业因而对除氧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缺少合适的除氧技术,以致我国工业锅炉的平均寿命缩短了1/3,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工业锅炉使用的传统除氧技术有海绵铁除氧、解吸除氧、真空除氧和加药除氧等,这些除氧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海绵铁除氧会生成铁胶体,阻止除氧的进行,而冲洗铁胶体要消耗大量的水;同时,铁胶体还会生成铁垢,影响锅炉的传热,每蒸吨锅炉将多耗标煤7千克。解吸除氧则会把溶解氧转化成溶解二氧化碳,造成对锅炉的二次腐蚀。加药除氧不但药费贵(如二甲基酮肟除氧剂的费用是每千克18元,每吨水需要加药300~500克),而且污染水质,增加水中的含盐量,增加锅炉排污量,增加水损失和热损失。上述缺点使得传统除氧技术很难在工业上全面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除氧球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除氧技术的难点,利用除氧球能够将氧气快速去除,将一氧化钛转化为二氧化钛,且不出现二次污染,同时除氧球与锅炉水形成物理分离,不存在分离难度。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除氧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至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形成粘稠液;聚乙烯吡咯烷酮采用k90级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在蒸馏水中的浓度为50-80g/L;
步骤2,将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钛加入至粘稠液中,超声分散完全,经过减压蒸馏处理后加入至模具中固化形成球状颗粒;纳米氧化铝和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100-500nm,所述纳米氧化铝的加入量是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的130-150%,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量是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的140-160%,超声分散的超声频率为40-70kHz,温度为50-60℃;所述减压蒸馏的温度为110-140℃,压力为大气压的70-80%,蒸馏后的粘稠液的体积是蒸馏前的40-60%;固化温度为100-120℃,压力为2-4MPa;
步骤3,将球状颗粒放入马弗炉进行梯度烧结,形成氧化铝-二氧化钛的多孔结构;所述梯度烧结采用三梯度烧结体系,第一梯度的烧结温度为500-600℃,时间为2-3h,压力为常压;第二梯度的烧结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3h,压力为常压;第三梯度的温度为1200-1300℃,压力为常压,时间为0.5-1h;
步骤4,将纳米一氧化钛、钛酸正丁酯均匀混合至无氧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镀膜液,然后将多孔结构浸泡至镀膜液中,取出烘干得到镀膜结构;纳米一氧化钛的粒径为10-200nm,纳米一氧化钛与钛酸正丁酯的摩尔比为2:1-3,所述纳米一氧化钛在无氧乙醇中的浓度为40-80g/L,所述浸泡的温度为10-30℃,烘干在氮气环境下进行,烘干温度为9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梓昂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梓昂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5G的智能医护自助服务系统
- 下一篇: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