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6348.2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学川;赵义祥;翁光强;邓鸣;张其伍;朱峰;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02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延时 注塑 模具 | ||
1.一种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定模、第一直顶杆和第一直顶块;
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之间形成成型内腔,所述动模包括驱动板,所述第一直顶杆置于所述动模内,所述驱动板能够在合模方向推动所述第一直顶杆;
所述第一直顶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直顶杆靠近所述成型内腔的一端;
所述第一直顶杆远离所述成型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直顶杆远离所述成型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动模侧方向拉紧所述第一直顶杆,在所述驱动板的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直顶杆和所述驱动板之间设有第一初始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顶块位置的成型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直顶块环向边侧的某一处或者某几处的成型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顶块位置的成型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直顶块环向边侧的每一处的成型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顶块环向边侧为加强筋成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顶块环向边侧有狗窝成型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板的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初始间隔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当前形变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第一直顶杆活动穿过所述上顶板;
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螺栓和所述第一直顶杆配合,所述螺栓轴向活动穿过所述下顶板并和所述第一直顶杆的远离成型内腔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夹在所述螺栓的螺帽和所述下顶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的远离成型内腔的表面设有台阶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台阶孔的小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置于所述台阶孔的大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直顶杆和第二直顶块,所述第二直顶块安装在所述第二直顶杆靠近成型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直顶杆和所述第二直顶杆通过同一个所述驱动板驱动,在所述驱动板的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直顶杆的远离所述成型内腔的一端和所述驱动板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延时顶出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直顶杆和第二直顶块,所述第二直顶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直顶杆靠近成型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直顶杆和所述第二直顶杆通过同一个所述驱动板驱动,在所述驱动板的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直顶杆的远离所述成型内腔的一端和所述驱动板设有第二初始间隔,所述第二初始间隔小于所述第一初始间隔,所述第二直顶杆在动模侧方向被第二弹性件拉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3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砟轨道基床结构及其条形基础宽度的确定方法
- 下一篇:石球起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