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炉炒坚果用辅助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6361.8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梅莺;林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泉港品然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2 | 分类号: | F24C7/02;F24C15/16;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炉 坚果 辅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炉炒坚果用辅助盒,包括呈圆筒状的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具有底板且其上部为开口,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垂直转动设置中心转轴,有所述承载盒的底部设置有与微波炉的内侧壁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中心转轴的底部设置有与微波炉内的托盘相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中心转轴位于所述托盘上方的高度小于所述托盘的上表面至所述承载盒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中心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组件以及第二搅拌叶片组件,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组件的上方,能够防止坚果发生黑糊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炉炒坚果用辅助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通常用于对食物的加热,也可用于炒坚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微波炉炒坚果,如炒花生时,通常直接将花生放置在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虽然能够极其高效地将花生炒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托盘边缘部的花生炒熟时,托盘中间部分的花生会发生焦黑现象,即托盘中间与边缘部分收到的微波能量不同,由此现有的微波炉对于炒坚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技术中关于微波炉加热坚果的技术,如CN201658232 U,公开了一种微波炉用的容器,具体说涉及一种微波炉加热坚果的容器。微波炉加热坚果用的容器,包括盒体和盖子,在所述的盖子上分布多个孔。该微波炉加热坚果用的容器是一种能及时排出坚果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并且还能不让坚果溅射出容器。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银杏、 板栗、瓜子、花生、榛子等坚果。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提出饿了能够排除坚果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但是其并未解决托盘中间部分坚果黑糊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波炉炒坚果用辅助盒,能够防止坚果发生黑糊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微波炉炒坚果用辅助盒,包括呈圆筒状的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具有底板且其上部为开口 ,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垂直转动设置中心转轴,有所述承载盒的底部设置有与微波炉的内侧壁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中心转轴的底部设置有与微波炉内的托盘相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中心转轴位于所述托盘上方的高度小于所述托盘的上表面至所述承载盒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中心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组件以及第二搅拌叶片组件,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组件的上方;
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组件、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组件均呈螺旋状且由若干叶片单元构成,所述叶片单元包括长叶片以及短叶片,所述长叶片与所述短叶片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组件的长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组件的短叶片相对应。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承载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短叶片的长度为所述长叶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所述承载盒底部的若干连接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底部的第一吸盘,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吸盘的总高度大于所述托盘的厚度。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固定设置于所述中心转轴底部的第二吸盘。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将承载盒固定在微波炉底部的内壁上,而将中心转轴固定在托盘上,坚果置于承载盒内,利用微波炉托盘的转动带动中心转轴转动,从而利用第一搅拌叶片组件以及第二搅拌叶片组件对坚果进行搅拌,而采用长度不同的短叶片以及长叶片,且利用第一搅拌叶片组件与第二搅拌叶片组件之间的高度差,使得对坚果搅拌的过程中能够将中间的坚果不停地与四周的坚果进行转换位置,从而使得坚果在微波炉内加热过程中不会始终停留在一个位置使其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泉港品然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泉港品然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