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6855.6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9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巧玲;石志林;应秋芳;胡彬;张浩;张纪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6 | 分类号: | G06F16/9536;G06F16/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杜维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识别 方法 装置 设备 以及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集合;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具有社交关联关系的用户;获取默认异常用户,根据上述默认异常用户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异常用户;根据上述异常用户,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若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为异常状态,则根据上述异常用户与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待确认用户之间的社交关联关系,在上述待确认用户中识别扩散异常用户;上述待确认用户为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除上述异常用户以外的用户。采用本申请,提高数据识别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作与生活中,部分用户存在违法行为,这些存在违法行为的用户可被认为是异常用户。为减少异常用户的违法行为发生,高效快速的识别出异常用户,显得十分有必要。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异常用户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若用户的行为特征数据符合异常用户的行为特征数据,则将该用户确定为异常用户,但可能存在异常用户会模仿正常用户的合法行为,使得这类异常用户所对应的行为特征数据更趋近于合法的行为特征数据,这样会使得在识别过程中,会将本该为异常的用户识别为正常用户,从而造成识别不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数据识别的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集合;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具有社交关联关系的用户;
获取默认异常用户,根据上述默认异常用户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异常用户;
根据上述异常用户,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
若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为异常状态,则根据上述异常用户与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待确认用户之间的社交关联关系,在上述待确认用户中识别扩散异常用户;上述待确认用户为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除上述异常用户以外的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识别装置,包括:
目标用户集合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集合;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具有社交关联关系的用户;
异常用户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默认异常用户,根据上述默认异常用户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异常用户;
行为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上述异常用户,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
扩散异常用户识别模块,用于若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为异常状态,则根据上述异常用户与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待确认用户之间的社交关联关系,在上述待确认用户中识别扩散异常用户;上述待确认用户为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除上述异常用户以外的用户。
其中,上述异常用户确定模块,包括:
异常用户确定单元,用于将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用户与上述默认异常用户进行匹配,将匹配率达到匹配阈值的用户确定为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的异常用户。
其中,上述行为状态检测模块,包括:
用户总数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述异常用户的数量,获取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用户的总数量;
异常浓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述异常用户的数量以及上述目标用户集合中用户的总数量,确定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异常浓度;
第一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若上述异常浓度小于浓度阈值,则将上述目标用户集合的状态确定为正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