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维度评价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6858.X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0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易斌;邓凯;赵伟;钟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F17/16;G06Q10/0639;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忠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电站 多维 评价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维度评价方法和系统,基于若干个预置规则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预置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子准则层和底层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底层指标对准则层的合成权重,生成权重矩阵;对权重矩阵进行离散度分析,进而计算各个底层指标的融合系数,并生成各个底层指标的平均权重;基于获取的若干个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底层指标的得分构造评价矩阵;基于评价矩阵计算各个底层指标的熵权;基于融合系数对各个底层指标的平均权重和熵权进行权重融合;基于各个底层指标的融合权重和各个底层指标的得分计算各个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总得分,解决了现有的储能电站评价方法存在储能电站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低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储能电站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维度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负荷大小随着人们起居作息特点呈现出相应的峰谷规律,随着电力系统负荷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加,加剧了负荷的峰谷化。负荷峰谷差的加剧使得常规机组处于频繁开启的不利状态,降低了经济性,另外,随机的负荷可能导致部分潮流断面过载,降低系统稳定性。
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储能企业或其他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储能设施,促进储能电站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频、调峰和调压等辅助服务,储能技术因其灵活的电功率吞吐特性,广泛应用于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和削峰填谷等方面,储能电站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降低电网的供电成本,促进科再生能源的合理分配,还能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对储能电站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储能电站评价方法大多是从某一个角度对储能电站进行评价,过分强调储能电站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得分,使得储能电站的评价结果与储能电站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存在储能电站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低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维度评价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储能电站评价方法从某一个角度对储能电站进行评价,过分强调储能电站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得分,使得储能电站的评价结果与储能电站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存在储能电站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低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维度评价方法,包括:
基于若干个预置规则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电化学储能电站的预置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的权重、子准则层的权重和底层指标的权重,所述准则层包括经济性评价、运行效果评价和可靠性评价;
基于所述准则层的权重、所述子准则层的权重和所述底层指标的权重计算所述底层指标对所述准则层的合成权重,生成权重矩阵;
基于所述权重矩阵计算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平均权重,并对所述权重矩阵进行离散度分析,得到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离散度值;
基于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离散度值计算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融合系数;
基于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融合系数对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平均权重和基于评价矩阵计算得到的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熵权进行融合,得到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融合权重,其中,所述评价矩阵基于获取的若干个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所述底层指标的得分构造得到;
基于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融合权重和所述评价矩阵中各个所述底层指标的得分计算各个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总得分。
优选地,所述基于若干个预置规则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电化学储能电站的预置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的权重、子准则层的权重和底层指标的权重,包括:
基于若干个所述预置规则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所述预置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所述子准则层下的所述底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生成若干个判断矩阵;
对若干个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检验通过的所述判断矩阵;
基于一致性检验通过的所述判断矩阵计算所述子准则层的权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