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倾角属性体校正的古地貌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7886.3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军;陈容;袁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倾角 属性 体校 地貌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三维倾角属性体校正的古地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地层残余视厚度计算,具体如下,
步骤1-1:根据研究区地层沉积与层序研究成果,选取目的层下方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反射特征的、全区稳定分布的、可连续追踪的且具有地质意义的基准面,得地层残余视厚度;
步骤1-2:基于根据研究区井震标定结果得到的时深关系进行速度场建立,将步骤1-1得到的时间域的目的层位及基准面转换到深度域;
步骤1-3:将步骤1-2得到的深度域的目的层位与基准面相减,并剔除结果中异常值,得到目的层位与基准面之间地层的残余视厚度数据H(x,y);
步骤2:基于梯度结构张量的地层倾角数据提取,具体如下,
步骤2-1:采用公式(1)构建梯度结构张量矩阵,记为GST(x,y,t),并根据矩阵特征分解,进行矩阵分解:
式中:u(x,y,t)为地震数据;g1,g2,g3分别是三维地震数据在x,y,t方向上的梯度向量体;Δx,Δy,Δt三维地震数据在x,y,t方向上的间隔;λ1,λ2,λ3分别是梯度结构张量矩阵的三个特征值;v1,v2,v3分别是特征值λ1,λ2,λ3对应的特征向量;
步骤2-2:利用步骤2-1得到的梯度结构张量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求取局部数据的视倾角,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
式中:p(x,y,t),q(x,y,t)分别为三维地震数据x和y方向的视倾角;v1x,v1y,v1t分别为梯度结构张量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1对应的特征向量v1的三个分量;
步骤3:构建地层厚度校正系数,计算地层残余真实厚度,提高古地貌分析精度,具体如下,
步骤3-1:计算平面上每一点目的层与其下方基准面之间地层的x和y方向的平均视倾角pmean(x,y),qmean(x,y),采用公式(3)计算:
式中:t0为目的层地震时间层位数据;te为基准面地震时间层位数据;dt为地震数据采样率;
步骤3-2:采用平面上每一点x、y方向的平均视倾角pmean(x,y),qmean(x,y)数据,采用公式(4)构建平面上每一点地层厚度的校正系数,计算地层的真实厚度:
式中:K(x,y)为平面上每一点地层厚度的校正系数;h(x,y)利用地震倾角属性数据校正得到的地层真实厚度;
步骤3-3:对利用地层倾角数据校正后的地层厚度h(x,y)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平面成图,表征古地貌的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78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