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叶型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8038.4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0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乔保建;夏祥华;任代胜;袁焕进;杨家来;陶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和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8 | 代理人: | 林传贵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叶型 水稻 不育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叶型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本发明以两个水稻两系不育系和光叶型爪哇稻为杂交亲本,采用三交的杂交组配方法,通过两系不育系不育期和可育期的不同光温条件下种植,并经多代的光叶表型、不育性和可育性鉴定,综合性状筛选和不育起点温度筛选,育成了光叶、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好、繁殖、制种和杂种产量高的优异光叶型水稻两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异交结实率高、组配的杂交种子生活力强,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好,高温抗性强,适应于机械化收割,可减少人工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叶型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光叶水稻(Oryza Sativa)又名光身稻、光壳稻,分布于美洲、非洲以及我国云南地区,是美国南部以及部分非洲地区的主栽品种。其最鲜明的特征为叶片、茎秆、叶鞘及谷粒等部位触感光滑,在显微结构上长毛和微毛缺失,仅观察到腺毛。育种家发现光叶水稻具有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光氧化抗性、光合效率较高、耐高温、籽粒充实度好、米粒无垩白、穗大粒多等优良农艺性状,相比于一般水稻品种还具有易于收割、运输及储藏等特性,适合机械化生产和农业工人的操作习惯,同时其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较为优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美国选育出了Rexoro、Gulfmont、Lemont、Rexmont以及Rosemont等一系列光叶水稻品种。国内目前的光叶水稻以常规品种为主,如双光S;而光叶杂交水稻品种尚未见大规模推广,且光身稻杂交育种以三系为主,如野败型三系不育系光叶A、光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53S、光叶糯稻不育系明糯S-1等。相较于三系法育种,两系法水稻育种摆脱了恢保关系限制,能够更为广泛的选择父本,丰富遗传背景、提高杂种优势。因此基于光叶水稻的优良农艺、加工和贮藏性状以及较好的米质,有必要开发有高效优质高产潜力的光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光叶水稻三系法育种效率较低,育成品种育性较差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叶型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该选育方法效率高、效益好,育成的两系不育系配组的杂种产量高、米质优、营养好、耐高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叶型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择:选用水稻两系不育系为P1,光叶型水稻为P2,另一水稻两系不育系为P3,水稻早熟恢复系为P4,水稻晚熟恢复系为P5;
(2)杂交组配及筛选方法:
a)在两系不育系的可育期,作杂交P1/P2,得杂交F1种子,以F1-12表示;
b)种植F1-12植株,抽穗期淘汰假杂种后,作三交组合P1/P2//P3,得三交F1代种子,以F1-123表示;
c)在两系不育系的不育期,种植三交F1-123植株;抽穗扬花期对分离出的光叶不育系单株进行花粉镜检,选取不育度为100%的单株进行性状鉴定筛选,其目标性状包括:全生育期80-125d、株高65-85cm、穗长20-30cm、穗粒数90-140粒、穗数12-18个、谷粒长宽比2.5-4.5、千粒重20-30g,柱头较大且外露率较高;对入选单株的叶片进行光叶表型鉴定,挂牌标记;成熟期对具有光叶、不育彻底,且符合目标性状的不育单株割稻蔸,移至低温区域种植,进行育性鉴定,选择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且不育转化温度与亲本P3相近的单株进行挂牌标记并套袋;成熟期选全株无毛的单株收种,得三交F2代种子,以F2-123表示;
d)在两系不育系的不育期,分株系播种三交F2-123;抽穗扬花期按照目标性状进行鉴定筛选,对全株光叶的光叶型不育系进行花粉镜检,每个株系选取不育度为100%的单株割稻蔸,移至低温区域种植,进行育性鉴定,选择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且不育转化温度与亲本P3相近的单株进行挂牌标记并套袋;成熟期选全株无毛的单株收种,得三交F3代种子,以F3-123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腺外科术后引流装置
- 下一篇:车针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