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8545.8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法;张良;乔龙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2B1/02;F22B37/26;F22G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过热 蒸汽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水管(1)、补水箱(2)、补水管(3)、补水入口阀(4)、补水泵(5)、蓄热蒸汽换热器(6)、湿蒸汽出口连接管(7)、蒸汽出口止回阀(8)、气液分离器(9)、饱和蒸汽连接管(10)、压力调节阀(11)、过热蒸汽连接管(12)、疏水连接管(13)、疏水器(14)、疏水旁路(15)、旁通阀(16)、疏水补水入口阀(17)、疏水补水入口止回阀(18);蓄热蒸汽换热器(6)包括蓄热蒸汽发生器(61)、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蓄热隔热层(63);
主水管(1)与补水箱(2)、补水管(3)、补水泵(5)、蓄热蒸汽发生器(61)底部顺次相连;补水管(3)上设有补水入口阀(4);蓄热蒸汽发生器(61)顶部与湿蒸汽出口连接管(7)、气液分离器(9)顺次相连;湿蒸汽出口连接管(7)上设有蒸汽出口止回阀(8);气液分离器(9)顶部与饱和蒸汽连接管(10)、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过热蒸汽连接管(12)顺次相连;饱和蒸汽连接管(10)上设有压力调节阀(11);气液分离器(9)底部与疏水连接管(13)、补水管(3)顺次相连;疏水连接管(13)上依次设有疏水器(14)、疏水补水入口阀(17)、疏水补水入口止回阀(18);疏水连接管(13)上设有疏水旁路(15),疏水旁路(15)两端分别连接疏水器(14)前端和后端的疏水连接管(13),疏水旁路(15)上设有旁通阀(16);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设在蓄热蒸汽发生器(61)上方,两者之间设置蓄热隔热层(63);蓄热蒸汽发生器(61)和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的外侧设有保温层(69);蓄热蒸汽发生器(61)由一组电加热棒(64)、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管道(65)、第一蓄热材料(66)构成,第一蓄热材料(66)填充于蓄热蒸汽发生器(61)中,并内嵌电加热棒(64)和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管道(65),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管道(65)两端分别接通补水管(3)和湿蒸汽出口连接管(7);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由另一组电加热棒(64)、过热蒸汽换热管道(67)、第二蓄热材料(68)构成,第二蓄热材料(68)填充于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中,并内嵌电加热棒(64)和过热蒸汽换热管道(67),过热蒸汽换热管道(67)两端分别接通饱和蒸汽连接管(10)和过热蒸汽连接管(12)。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电加热棒(64)与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管道(65)分层交错布置,布置方式为交叉布置或同向布置。
3.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另一组电加热棒(64)与过热蒸汽换热管道(67)分层交错布置,布置方式为交叉布置或同向布置。
4.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蓄热材料(66)为相变蓄热材料或显热蓄热材料,平均导热系数要大于20W/m·K,包括石墨、铸铁、糖醇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蓄热材料(68)为高温显热蓄热材料,包括是石墨、铸铁、陶瓷、耐火砖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6.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隔热层(63)采用绝热保温形式或蓄热保温形式;当蓄热蒸汽发生器(61)和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的蓄热温度相差超过200℃时,采用绝热保温形式,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1W/m·K,且在上下两层保温材料之间设置一层空气层;当蓄热蒸汽发生器(61)和蓄热过热蒸汽换热器(62)的蓄热温度相差小于200℃时,采用蓄热保温形式,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为0.3~5W/m·K。
7.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隔热层(63)采用绝热保温形式时,保温材料采用高温岩棉或高温气凝胶。
8.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隔热层(63)采用蓄热保温形式时,保温材料采用耐火砖或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54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