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基酰化酶-1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8971.1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7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新梅;宋希云;陈东滨;李军;裴玉贺;赵美爱;张恩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5 | 分类号: | C12N15/55;C12N15/82;A01H5/00;A01H6/82;C12N15/70;C12N9/8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荣红颖;张洪生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酰化酶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酰化酶‑1在改善植物性状中的用途,改善植物性状选自:提高植物种子发芽率;提高植物植株高度;增加叶面积;增加茎粗;增加根长;增加叶片数;增大根面积;增加荚果重量;和增大植株鲜重中的任意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氨基酰化酶‑1在提高细菌抗聚乙二醇中的用途。所述氨基酰化酶‑1的蛋白选自如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或与如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具有90%以上序列同源性且具备氨基酰化酶‑1酶活性的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玉米氨基酰化酶-1基因在提高细菌抗聚乙二醇能力和改善植物生长性能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氨基酰化酶-1具有结合Zn2+离子的锌结合结构域和促进锌结合结构域二聚的主域,其活性位点位于两个锌结合域之间[1-2]。结合锌通过促进N-酰基-L-氨基酸底物的结合,引起构象转移,蛋白质的亚单位在底物周围聚集,从而使催化得以发生[3]。
氨基酰化酶-1(酰化酶I;N-酰基-L-氨基酸酰胺水解酶)参与N-酰化或N-乙酰化氨基酸的水解(除了L-天冬氨酸),当L-氨基酸的N-端共价结合到酰基上时,形成N-酰基-L-氨基酸。酰基为氨基酸提供了稳定性,使其更耐降解。但N-酰基-L-氨基酸不能直接用作构建蛋白质的基块,必须先通过氨基酰化酶-1转化为L-氨基酸,而L-氨基酸产物可用于生物合成或分解代谢能量。
氨基酰化酶-1在动物机体内参与调节细胞对氧化应激作用,并参与氨基酸代谢和尿素循环,而植物中尿素循环的意义在于合成精氨酸,个别植物也可产生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分解生成氨,用以合成包括核酸、激素、叶绿体、血红素、胺、生物碱等含氮化合物。然而,对于氨基酰化酶-1在植物中的研究极少。施华芳等[4]从水稻中纯化得到的水稻氨基酰化酶对N-乙酰-L-甲硫氨酸的活性最大,其次为N-乙酰-DL-丝氨酸和N-乙酰-L-丙氨酸。
参考文献
[1]Lindner-HA,Lunin-VV,Alary-A,et al.Essential Roles of Zinc Ligationand Enzyme Dimerization for Catalysis in the Aminoacylase-1/M20 Family[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3,278(45):44496-44504.
[2]Fones-WS,Lee-M.Hydrolysis of N-acyl derivative of alanine andphenylalanine by acylase I and carboxypeptidase[J].Journal of BiologicalChemistry,1953,201(2):847-856.
[3]Lindner-H,Alary-A,Wilke-M,et al.Probing the acyl-binding pocket ofaminoacylase-1[J].Biochemistry,2008,47(14):66-75.
[4]施华芳,黄伟达,李宏杰.水稻氨基酰化酶的分类、纯化与性质分析[J].生物化学杂志,1997,13(1):54-58.
[5]Fougere-F,Le-RD,Streeter-JG.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amino acid,organic acid,and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of roots,bacteroids,and cytosol ofalfalfa(Medicago sativa L.)[J].Plant Physiology,1991,96(4):1228-12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枕二次养护自动吊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秸秆缓释剂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