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1425.3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E06B3/66;E06B7/23;E06B1/60;E06B3/263;E06B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建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包括建筑外窗主体,所述建筑外窗主体包括承重机构、防护机构、隔音机构、密封机构和安装机构,且所述承重机构包括双腔支架板,所述双腔支架板的内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缓冲腔体,且两个所述双腔支架板的内侧对应两个缓冲腔体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隔音腔体,且所述隔音腔体的内侧填充安装有隔音机构;通过本发明中设计的双腔支架板,相较于传统的构件,韧性更强,且通过设计添加在隔音腔体内侧的隔音机构,实现了对超低能耗建筑外窗的隔音处理,极大的增加了装置本身的隔音性能,同时减少了双腔支架板部分热量的流失,从而达到低耗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必由之路,建筑门窗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我国,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下大力气推进建筑的节能工作。欧洲门窗的U值大多在2.0w/m2.k以下,德国现行标准U≤1.2w/m2.k,且要求在2020年以前,所有建筑节能要达到能耗,即所谓“被动式建筑”,要达到这个要求,根据德国的气候条件,其门窗的保温性能必须在U≤0.8w/m2.k。
现有的建筑外窗的多是通过加厚构架,以此减少外窗部分的热量等的流失,以此达到降能的效果,而此类结构在使用时,给安装运输等造成极大困扰,且一般的建筑外窗在所使用时边框位置极易造成漏音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是通过将框体掩埋至墙体内,而此类安装放置,极其不便对隔音玻璃与框体之间进行快速拆装维护,且一般的外置式阻隔板的安装结构,稳定性较差,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建筑外窗不便进行安装,且一般的框体位置隔音效果较差,且隔音玻璃单独安装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包括建筑外窗主体,所述建筑外窗主体包括承重机构、防护机构、隔音机构、密封机构和安装机构,且所述承重机构包括双腔支架板,所述双腔支架板的内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缓冲腔体,且两个所述双腔支架板的内侧对应两个缓冲腔体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隔音腔体,且所述隔音腔体的内侧填充安装有隔音机构,
所述隔音机构包括隔音橡塑圈、金属加固丝线、尼龙加固线和泡沫塑料填充层,且所述隔音橡塑圈填充设置在隔音腔体的内侧,且所述隔音橡塑圈呈长方体桶状结构,且所述隔音橡塑圈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排气卡槽、且所述隔音橡塑圈的内侧填充设置有泡沫塑料填充层,所述泡沫塑料填充层的中心位置处交叉编织设置有尼龙加固线;
所述双腔支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机构,且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并排安装在双腔支架板上的外层钢化玻璃板和内层钢化玻璃板,其中所述双腔支架板和内层钢化玻璃板的外侧各个边线位置处均分别与双腔支架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双腔支架板与外层钢化玻璃板和内层钢化玻璃板的贴合位置处安装有密封机构;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分别套装在外层钢化玻璃板和内层钢化玻璃板外侧的对接胶圈,以及对应贴合在双腔支架板一侧的密封垫片,其中所述双腔支架板上对应靠近防护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阻隔拆装螺杆的对接胶圈;
所述建筑外窗和墙体之间通过安装机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双腔支架板上对应远离防护机构一侧前端的第一固定夹板架,以及固定安装在双腔支架板上对应远离防护机构一侧后端的第二固定夹板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夹板架和第二固定夹板架通过对接缓冲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夹板架和第二固定夹板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钢化玻璃板和内层钢化玻璃板的两侧均对应贴合有遮光覆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14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