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2160.9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0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锋;杜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畅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D01D5/00;D04H1/728;B32B9/00;B32B9/04;B32B3/24;B32B37/06;B32B37/10;A61L27/40;A61L27/18;A61L27/24;A61L27/58;A61L27/56;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杨文文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人造 血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型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人造血管为双层管状结构,包括置于内层的第一纳米纤维层和置于外层的第二纳米纤维层,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贴合连接,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由一层、两层或多层纳米纤维膜卷制形成,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和第二纳米纤维层上均设置有微孔结构;
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厚度为50-100微米,微孔结构的平均孔径为0.6-1.2微米,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的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00-1000纳米;
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厚度为200-600微米,微孔结构的平均孔径为20-100微米,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的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00-1400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的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为5-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为胶原蛋白和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纳米纤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为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纳米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血管的直径为2-5mm,所述人造血管的壁厚为250微米-7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通过浓度为30%-50%的纳米纤维溶液浇筑于模具中制备而成。
7.一种复合型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第一纺丝溶液,并使用第一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得到第一纳米纤维膜;
将设定层数的第一纳米纤维膜在模具棒上卷绕形成中空管状作为第一纳米纤维层,各层第一纳米纤维膜之间通过热压复合粘结;
制备第二纺丝溶液,并使用第二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第二纳米纤维膜;
将第二纳米纤维膜剪碎,置于去离子水中利用高速匀浆机将纤维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均匀,得到纳米纤维溶液;
将中空管状的第一纳米纤维层置于模腔内,第一纳米纤维层外壁与模腔内壁之间设置有设定距离的间隙,将所述纳米纤维溶液浇注于所述模腔内,使纳米纤维溶液填充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外壁与模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处;
待纳米纤维溶液在模腔内成型后形成第二纳米纤维层,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连接形成人造血管;
脱模后对人造血管进行交联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纺丝溶液为胶原蛋白/乳酸己内酯共聚物共混的纺丝溶液,所述第二纺丝溶液为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纺丝溶液,第一纺丝溶液和第二纺丝溶液的溶剂为六氟异丙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蛋白/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50:50或25:75,所述第一纺丝溶液的浓度为6%-12%,所述第二纺丝溶液的浓度为6%-12%,所述纳米纤维溶液的浓度为30%-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纳米纤维溶液浇注完成后将置有第一纳米纤维层和纳米纤维溶液的模具在低温下冷冻处理1-6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干燥;
交联处理后的人造血管用纯化水浸泡5-10分钟,随后用鼓风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为40-55℃,干燥时间为30-120分钟制得最终所需的复合型人造血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畅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畅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21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