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2665.5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龙;姚强;黄千军;宫志远;汤帅;韩建东;李青锋;孙瑞祥;刘超;黄春燕;顾士昌;时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利马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12R1/38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金针菇 黑腐病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金针菇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PAF培养基、甘油、酒石酸钠、溴麝香草酚蓝和结晶紫。该培养基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试验周期短、检测高效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针菇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金针菇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氨基酸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氨基酸含量特别高,能促进记忆、开发智力,特别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此又有“增智菇”、“智力菇”之称。黑腐病在金针菇培养中是一个非常大的祸患,造成金针菇黑腐病的病原菌是托拉斯假单胞杆菌,该病通常有很高的传染性,稍不注意会引起大面积发病的情况;而且只要发生病害,只能通过清除染病栽培瓶的方式来处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传统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只有在金针菇出菇过程中病原菌肉眼可见时才清楚是否染病,但此时已经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因此亟待解决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发现黑腐病滞后性问题,避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发现黑腐病的滞后性,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浪费资源人力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培养基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试验周期短、检测高效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PAF培养基(全名为假单孢菌琼脂培养基F)、甘油、酒石酸钠、溴麝香草酚蓝和结晶紫。
所述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配比原料:PAF培养基40g,甘油10g,酒石酸钠2g,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5mL,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1%的结晶紫溶液5mL。
所述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所述甘油调和成甘油水溶液;将所述溴麝香草酚蓝调和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将所述结晶紫调和成结晶紫溶液;然后将PAF培养基加入至甘油水溶液中;再依次加入酒石酸钠、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以及结晶紫溶液;最后用甘油水溶液定容。
所述溴麝香草酚蓝和结晶紫均先用乙醇进行溶解。
所述甘油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g/L;所述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具体制备如下:将所述溴麝香草酚蓝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调和成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所述结晶紫溶液具体制备如下:将所述结晶紫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调和成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1%的结晶紫溶液。
所述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所述甘油调和成质量体积浓度为10g/L的甘油水溶液;取1g溴麝香草酚蓝溶解于1mL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中,再加入500ml蒸馏水调和成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取1g结晶紫溶解于1mL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中,再加入1000mL蒸馏水调和成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1%的结晶紫溶液;然后将40g的PAF培养基加入至900mL甘油水溶液中;再依次加入2g的酒石酸钠、15mL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以及5mL的结晶紫溶液;最后用甘油水溶液定容至1000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检测金针菇黑腐病的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PAF培养基、甘油、酒石酸钠、溴麝香草酚蓝和结晶紫。其中PAF培养基对于假单胞有分离和增殖作用;而加入酒石酸钠、溴麝香草酚蓝、结晶紫会将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染成绿色,生长后期会呈墨绿色,仅需将搔菌后培养分离水接入培养基中涂布培养72小时便能够精准的检测到金针菇生产中是否含有病原菌,解决了金针菇发病显著造成实际损失才发现黑腐病的滞后性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利马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济宁利马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2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