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2939.0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9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黄锋;向晋扬;万国庆;刘星辰;屈苗迪;董广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06;G0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层 破碎 隧道 围岩 变形 破坏 三维 模型 试验 方法 | ||
1.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模型容器的准备;
S2:围岩相似材料与破碎带相似材料的准备;
S3:围岩相似材料、破碎带相似材料填埋;
S4:压力盒的埋设;
S5: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的布置及数据采集;
S6:模型实验开挖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结合1:70的模型相似比,模型试验箱尺寸为1m长×0.65m宽×1m高,其中共有4块刚度较大的钢板,厚度均为6mm厚;为使加载阶段顶部作用力均匀分布在材料表面,在一块钢板表面沿4个对角布置4块肋条;在沿隧道进尺方向,测量全场应变和位移,布置1m长×0.012m厚×1m高的钢化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选择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水、滑石粉为原材料进行配比试验通过直剪试验以及GDS三轴压缩试验,得到模拟围岩的材料配比为:
重晶石粉:20-40目的石英砂:石膏:水=1:0.18:0.13:0.08
破碎带的材料配比为:
8-12目的砂:20-40目的细砂:滑石粉=0.5:0.4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围岩相似材料、破碎带相似材料填埋:将搅拌均匀的材料倒入模型试验箱内,材料分层填筑,每填筑10cm,根据V级围岩的密度,压实到一定厚度后进行下一次填筑,基于断层破碎带的倾角过于倾斜,填筑时采用两块木板空出断层带区域,往中间填入断层模拟材料,为保持均匀,围岩材料和断层破碎带材料同时填筑压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为:压力盒的埋设:在填筑相似材料过程中,同时进行压力盒的埋设,首先将压力盒根据监测断面及位置进行编号,然后按位置距离进行埋设,光滑面为承力面,朝向土体并与所测压力方向垂直;埋设时,压力盒附近的土体宜紧不宜松,在土压力盒下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细砂;引线应蛇形布置,以免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导线;模型箱填筑完毕,采集压力盒初始数值并做好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为: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的布置及数据采集:将钢化玻璃取下,在其表面布置散斑点,散斑点的布置要随机布置,布置完毕后再把钢化玻璃安装到模型箱上;在试验观察面的正前方安装测量系统,包括LED光源、相机的布置,并用VIC-3D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后期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三维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为:模型实验开挖过程:采用铁铲以每次4cm的开挖步距从左侧开始开挖,当开挖到断层破碎带时,用铁铲从右侧以每次4cm的开挖步距进行开挖,直至隧道贯通;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对整个动态过程全程监测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29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