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儿童洗浴盆温度稳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3331.X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K3/00 | 分类号: | A47K3/00;A47K3/02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张秀敏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儿童 洗浴 温度 稳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儿童洗浴盆温度稳定的方法,包括:终端app计算出理想洗浴温度ATV和理想洗浴时长ALT;启动终端app的温控程序开启功能;终端app根据室内温度变化更新当前的理想洗浴温度RTV并比较当前的实际理想洗浴温度RTV与水温T2的温度差选择开启或者不开启加热功能,保持水温恒定,当洗浴时长达到ALT时,终端app观点温控程序。本发明通过终端app分析理想温度与浴盆当前温度的温度差来智能循环控制洗浴盆的加热装置工作,达到洗浴盆内温度稳定的状态,防止热量流失的有益效果,避免儿童在洗浴过程中因水温降低受凉引起感冒等不利于健康等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控制儿童洗浴盆温度稳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儿童洗澡时一般使用儿童洗浴盆。现有的儿童洗浴盆大多是一个洗浴桶,保温性差且热量容易流失,洗浴时儿童容易因低水温造成受凉感冒,影响身体健康。传统的洗浴保温方式是需要用户通过不断添加热水,以此中和洗浴盆内的较低温度的水来达到合适的洗浴温度。在此反复添加热水的过程中,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可能会因添加过高温度的水造成儿童烫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儿童洗浴盆温度稳定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儿童洗浴盆需要不断加热水保持水温恒定造成操作麻烦且容易发生烫伤事件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智能控制儿童洗浴盆温度稳定的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通过终端app添加洗浴儿童的基本信息参数;终端app接收结合洗浴盆的室内温度感应器检测的室内温度T1,终端app的数据分析模块结合室内温度T1和儿童的基本信息参数,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计算出初始的理想洗浴温度ATV和理想洗浴时长ALT,并存储,设置终端app的加热计数times=0;
步骤2:在洗浴盆内加入水,当洗浴盆内的水量感应器检测达到设定水量时,用户启动终端app的程序开启功能;洗浴盆的室内温度感应器实时检测室内温度T1,洗浴盆的水温感应器实时检测水温T2,洗浴盆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发送室内温度T1和水温T2至终端app;
步骤3:终端app的数据分析模块结合室内温度T1和儿童的基本信息参数,更新当前的理想洗浴温度RTV,并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中;终端app的数据分析模块比较当前的实际理想洗浴温度RTV与水温T2的温度差:
步骤31:当RTV–T2<N,其中N为预设温度差,则不开启加热功能;
步骤32:当RTV–T2≥N,终端app通过数据收发模块传输加热指令给洗浴盆,洗浴盆的温控加热器开启,加热次数times加1;
当RTV=T2时,洗浴盆停止加热,并判断:
若times=1,当前洗浴时长CLT从零计时;
若times≠1,当前洗浴时长CLT加上此次加热时长,并继续计时;
步骤33:当CLT<ALT时,循环执行步骤3,否则终端app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app实时将室内温度T0、水温T2、当前的理想洗浴温度RTV、当前理想洗浴时长ALT和当前剩余洗浴时长RLT实时发送至洗浴盆,由洗浴盆的显示模块显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终端app分析理想温度与浴盆当前温度的温度差来智能循环控制洗浴盆的加热装置工作,达到洗浴盆内温度稳定的状态,防止热量流失的有益效果,避免儿童在洗浴过程中因水温降低受凉引起感冒等不利于健康等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3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任务分配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技术的双轴测距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