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磁耦合WPT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5041.9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3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苏玉刚;孙跃;王智慧;唐春森;戴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0;H01F27/24;H01F27/28;H01F38/14 |
代理公司: | 重庆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3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线圈 耦合 机构 及其 构成 wpt 系统 | ||
1.一种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发射端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是由一根单独的导线绕制形成的多匝线圈,并构成外围充电区域,所述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是由另一根单独的导线在所述第一线圈内部未绕线区域内串联连接并分段绕制形成的多匝线圈,且构成中心充电区域,在所述第三线圈内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之间均预留有未绕线区域,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一谐振补偿电路相连并工作在第一谐振频率上,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串联连接后与第二谐振补偿电路连接并工作在第二谐振频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均为圆盘式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接收端的电能拾取线圈采用圆盘式单线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以及所述电能拾取线圈均为多层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设置有磁芯结构,所述磁芯结构包括多根端头凸起式磁条呈并环形均匀分布,在多根磁条两个端头之间围合形成的环形凹槽内依次绕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的外径为最大磁通密度半径。
7.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构成的磁耦合WPT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射端还设置有交流电源接口及初级能量变换装置,接收端设置有次级能量变换装置,所述初级能量变换装置包括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输出高频交流电源送入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一谐振补偿电路相连构成的第一谐振回路中;以及送入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串联连接后与第二谐振补偿电路相连构成的第二谐振回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耦合WPT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置有拾取电压检测模块,系统预先开通所述中心充电区域,当所述拾取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接收端的电能拾取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Us小于预设的临界拾取电压us0时,系统开通所述外围充电区域。
9.采用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磁耦合WPT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置在电动汽车上,接收端的电能拾取线圈通过所述次级能量变换装置为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50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断路器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散热功能的气箱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