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的影像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5681.X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5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道;杨学杰;杨光;李思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龙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52 | 分类号: | G06V20/52;G06V40/16;G06V40/10;G06V20/40;G06V10/74;G06V10/82;G06N3/0464;G06N3/08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识别 影像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的影像处理系统,其包括以下设备:影像监测设备,用于记录影像监测画面;目标物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在警示区域内存在的人体目标物,并发出目标物监测信息;智能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所述目标物监测信息;从所述影像监测设备调取在t时间内的影像监测画面,并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模型对该影像监测画面进行识别,判定该影像监测画面中是否存在人体目标物;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当从所述智能监测设备获取到所述人脸识别信号后,将所述待测人脸图像与后台数据库中的安全人脸图像进行相似度比较。本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加强在复杂监控环境中对目标物的识别效果,提高监控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的影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监控区域内开展视频影像监控,是众多有关视频监控的技术人员仍在不断开发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领域。因为如果完全依赖于人工监控,会有一是效率低下,二是成本增加,三是监控失误率或遗漏率高的现实缺陷。为解决这些缺陷,众多相关技术领域的人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和探索。
而在现阶段,在视频监控中加入人脸识别进行实时监控是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在一定距离下捕捉人脸又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由于人脸会在一定近的距离下才会被呈现和捕捉,此时可能目标物距离需防备的被保护物已非常接近,常见的常见如文物保护、展览保护场景等。而在这些场景下,由于灯光等因素,影像监控对于人体的捕捉亦未必非常及时,也就导致了后续人脸捕捉延迟的问题,这对于在这些场景下的被保护物的实际保护效果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为此,如何在这些场景下加强对影响处理前的识别,成为了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的影像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的影像处理系统,其包括以下设备:
影像监测设备,用于记录警示区域内的影像监测画面;
目标物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在警示区域内存在的人体目标物,并发出目标物监测信息;
智能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所述目标物监测信息;当一段时间t内所述目标物监测信息显示未监测到人体目标物时,从所述影像监测设备调取在t时间内的影像监测画面,并利用已训练的人工智能识别模型对该影像监测画面进行识别,判定该影像监测画面中是否存在人体目标物;若判定存在,则发送人脸识别信号;所述人工智能识别模型是基于在ImageNet上预训练好的AlexNet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具有大于1000张的人体样本图片所训练得到的;
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当从所述目标物监测设备获取到所述目标物监测信息,或者从所述智能监测设备获取到所述人脸识别信号后,对所述人体目标物进行人脸识别,并得到待测人脸图像;将所述待测人脸图像与后台数据库中的安全人脸图像进行相似度比较,若所述待测人脸图像与所述安全人脸图像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则触发提醒信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发明人在本技术方案中,结合了影像监测设备、目标物监测设备、智能监测设备以及人脸识别设备各自的功能以达到对目标物实现人工智能识别以及相关图像处理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了对复杂环境中监测人体目标物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龙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龙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5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