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6077.9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4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梁应敞;杨刚;廖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16/14;H04W24/02;H04B7/145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辅助 设备 通信 系统 设计 方法 | ||
1.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个D2D设备对、K个蜂窝用户、一个基站以及一个智能反射面,K≥N;智能反射面包含M个无源反射单元及一个与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动态调整每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以改变反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实现有用信号增强和链路间干扰抑制;
在系统中,每个蜂窝用户的信道正交,一个D2D设备对至多复用一个蜂窝用户的频率资源,且一个蜂窝用户至多与一个D2D设备对共享频率资源,令第k个蜂窝用户CUk向基站BS发送的信号表示为sk,第n个D2D发送设备TXn向D2D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表示为xn,k≤K,n≤N,则基站接收到来自蜂窝用户的有用信号、来自复用相同频段的D2D发送设备的干扰信号、以及来自反射面的反射链路信号,基站处的接收信号为:
其中,为CUk的发送功率,为TXn的发送功率,表示CUk到BS的信道,表示TXn到BS的信道,表示反射面到BS的信道,表示CUk到反射面的信道,表示TXn到反射面的信道,表示反射面的反射系数矩阵,αm∈[0,1]和βm∈[0,2π)分别表示第m个反射单元的幅度和相移角度,ρk,n是频率复用指示因子,当第n个D2D对复用第k个蜂窝用户的资源时,ρk,n=1;否则,ρk,n=0;wB表示基站处的功率为σ2的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
D2D接收设备接收到来自相应D2D发送设备的有用信号、来自共享相同频段的蜂窝用户的干扰信号、以及来自反射面的反射链路信号,第n个D2D接收设备RXn处的接收信号为:
其中,表示RXn到RXn的信道,表示CUk到RXn的信道,表示反射面到RXn的信道,wn表示RXn处的功率为σ2的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
通过将干扰信号视为噪声进行解码,获得有用信号;
D2D设备对与蜂窝用户配对、发送设备功率分配、以及反射面被动式波束赋形的联合优化方法具体为:
为最大化系统的和速率,联合优化频率复用指示因子ρk,n、D2D发送设备的发送功率和CU的发送功率以及反射面的反射系数矩阵Φ为目标,建立优化问题如下:
其中,第一个约束条件为第n个D2D设备对的最小SINR约束,第二个约束条件为第k个蜂窝用户的最小SINR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表示一个D2D设备对至多能复用一个蜂窝用户的频率资源,第四个约束条件表示一个蜂窝用户至多能与一个D2D设备对共享频率资源,第五个约束条件为D2D设备发送功率的非负约束和峰值约束,第六个约束条件为蜂窝用户发送功率的非负约束和峰值约束,第七个约束为反射单元的幅度范围约束,第八个约束为反射单元的相移范围约束;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D2D发送设备的发送功率和CU的发送功率以及反射面的反射系数矩阵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为:
采用启发式的D2D设备对与蜂窝用户配对方案,具体是:对于任意D2D链路n,选择使得取最大值的蜂窝用户k进行配对,得到频率复用指示因子ρk,n;再通过迭代算法对优化问题求解从而得到D2D发送设备的发送功率和CU的发送功率以及反射面的反射系数矩阵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60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