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6240.1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冯大阔;焦安亮;鲁万卿;郜玉芬;张中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E04B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层 叠合 连接 节点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包括上叠合墙(1)、下叠合墙(2)和叠合楼板(3),叠合楼板(3)与下叠合墙(2)上设有现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靠近上叠合墙(1)的一侧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设有用于支撑上叠合墙(1)的支撑方筋(7),支撑方筋(7)分别与下叠合墙(2)和上叠合墙(1)连接,凹槽(4)通过后浇层与上叠合墙(1)连接,支撑方筋(7)位于所述后浇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方筋(7)的高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与上叠合墙(1)同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叠合墙(1)和下叠合墙(2)均包括两侧的预制层(8)和设于两侧预制层(8)之间的预留中间层(9);所述叠合楼板(3)包括楼板预制层(12)和楼板预留现浇层(13);下叠合墙(2)的预留中间层(9)与楼板预留现浇层(13)通过现浇混凝土成型为现浇层;上叠合墙(1)的预留中间层(9)与凹槽(4)通过现浇混凝土成型为后浇层,后浇层高度低于上叠合墙(1)的两侧预制层(8)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叠合墙(2)上端设有封闭的上环形筋(5),所述上环形筋(5)穿过现浇层伸至凹槽(4)上与支撑方筋(7)连接;所述上叠合墙(1)下端设有封闭的下环形筋(11),所述下环形筋(11)伸至凹槽(4)内与上环形筋(5)及支撑方筋(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叠合墙(1)和下叠合墙(2)内均设有竖向钢筋(10),所述下环形筋(11)为上叠合墙(1)的竖向钢筋(10)伸出上叠合墙(1)下端弯曲形成;所述上环形筋(5)为下叠合墙(2)的竖向钢筋(10)伸出下叠合墙(2)上端弯曲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筋(5)与下环形筋(11)及支撑方筋(7)的连接处设有水平插筋(17);水平插筋(17)设置至少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方筋(7)设置至少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8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3)内设有楼板桁架连接钢筋,楼板桁架连接钢筋包括板上筋(14),所述板上筋(14)穿过所述凹槽(4)。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层叠合墙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下叠合墙(1)上端设置叠合楼板(3)并通过支撑角架(15)支撑;
步骤二,下叠合墙(1)的预留中间层(9)和叠合楼板(3)的楼板预留现浇层(13)中浇筑混凝土并设置凹槽(4),连接成型为现浇层;
步骤三,待现浇层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凹槽(4)内放置支撑方筋(7),支撑方筋(7)与下叠合墙(2)的上环形筋(5)搭接;
步骤四,将预制好预制层(8)的上叠合墙(1)吊装到步骤三中的支撑方筋(7)上,并在上叠合墙(1)侧面设置斜撑(16)支撑上叠合墙(1),上叠合墙(1)下端伸出有下环形筋(11),下环形筋(11)与上环形筋(5)及支撑方筋(7)搭接;
步骤五,在下环形筋(11)与上环形筋(5)的搭接处设置水平插筋(17)穿过上环形筋(5)与下环形筋(11)及支撑方筋(7)的搭接处并绑扎或焊接固定;
步骤六,在步骤五中的上叠合墙(1)下部两侧设置临时模板(6),并在凹槽(4)与上叠合墙(1)之间浇筑混凝土,连接成型为后浇层,后浇层高度低于上叠合墙(1)的两侧预制层(8)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62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形防护网的自锁式铝材轨道
- 下一篇:糠醛汽渣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