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夹状热交换管的排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8252.8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高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夹 热交换 排列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夹状热交换管的排列装置,其能够使按压部一体化而有助于零部件件数的减少,另外,能够容易地对使发夹状热交换管移动的按压部进行控制。在插入位置侧设有隔开层叠翅片的透孔的间距的2倍的间隔地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第1配置板的2倍间距排列部,此外,设有以比层叠翅片的透孔的间距宽至少2倍的间隔的宽间距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上表面水平的第2配置板的宽间距排列部,此外,设有,将在宽间距排列部的各第2配置板配置的多个发夹状热交换管的上游侧端部向2倍间距排列部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使宽间距排列部移动,以使配置有待插入的发夹状热交换管第2配置板位于与所制造的热交换器的段数相对应地使用的第1配置板的上游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向层叠起来的翅片插入的发夹状热交换管在向插入装置移送之前排列的排列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0所示,制冷装置等的热交换器通过向层叠翅片10的透孔11插入供热介质流通的热交换用管而构成,该层叠翅片10通过将形成有透孔11的翅片9层叠多片而构成。作为热交换用管,使用将铜管在中央部弯曲为字母U状而形成的发夹状热交换管20。
如图11所示,在将发夹状热交换管20向层叠翅片10插入时,使用插入装置5(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15151号公报的图5)。
在此图示的插入装置5预先将层叠翅片10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使发夹状热交换管20从上方下降而向层叠翅片10插入。
向插入装置5的背面侧输送从管弯曲装置即弯管机排出的发夹状热交换管20,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中央的弯曲部21挂在杆6上并悬吊。
悬吊于杆6的发夹状热交换管20向插入装置5的排列装置7输送。排列装置7具有上表面朝向插入位置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板8。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中央的弯曲部21配置在倾斜板8的上表面,发夹状热交换管20通过其自重自动地朝向插入位置侧滑动移动。
另外,这样的倾斜板8朝向图11的纸面进深方向设有多个,发夹状热交换管20分别存放于该多个倾斜板8。
位于倾斜板8的最下部的发夹状热交换管20通过把持装置4把持弯曲部21而被把持并被向层叠翅片(未图示)插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15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879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夹状热交换管有时腿部扩展或者扭转,未与插入对象的透孔的间距成为相同的宽度的情况较多。因此,在以往的技术那样的排列装置7上预先悬挂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结构中,为了防止相邻的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腿部22彼此之间接触,必须预先尽量扩大倾斜板8的间隔。
但是,当扩大倾斜板8的间隔时,存放的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间隔变得比形成于层叠翅片10的透孔11的间距(标准间距)大。因而,在将排列于排列装置7的多个发夹状热交换管20取出并向层叠翅片10的透孔11插入的情况下,需闭合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腿部22,且需使各发夹状热交换管接近,以使多个发夹状热交换管20的间隔成为与透孔的间距相同的间隔。
因此,提出了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87924号公报)所示那样的发夹状热交换管的排列装置。
专利文献2所示的发夹状热交换管的排列装置具备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板,该配置板用于配置从弯管机输送来的发夹状热交换管,且上表面朝向层叠翅片插入的插入装置侧向下方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高精机株式会社,未经日高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8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