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水中氨氮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8605.4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瑜;刘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C02F1/7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水中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一种去除水中氨氮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中水处理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技术处理污水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条件苛刻的问题,本发明将铜盐和铁盐按比例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超声分散10~20min,再加入浓氨水,调节pH值至中性,静置,陈化,过滤,干燥,在300~500℃下煅烧2~3h,得到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催化剂材料。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氨氮废水的处理,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材料作催化剂,效果明显。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中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水中氨氮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氮污染是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体的氨氮叫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针对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有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种处理工艺等。
目前,国内外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治理主要采取加碱吹脱法,电解法,MAP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等技术;对低浓度氨氮废水的治理,主要有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生化法等技术。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生化法,它主要是采用硝化-反硝化原理,处理成本降低,但反应速度较慢,通常需要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因而需要较大的构筑物,占地面积较大。
因此,采取一种新的氨氮处理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处理污水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条件苛刻的问题,提供一种去除水中氨氮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水中氨氮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铜盐和铁盐按比例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超声分散10~20min,再加入浓氨水,调节pH值至中性,静置,陈化,过滤,干燥,在300~500℃下煅烧2~3h,得到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催化剂材料。
所述铜盐和铁盐的摩尔比为1:0.8~1.2。
一种去除水中氨氮的催化剂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催化剂材料按比例加入到氨氮浓度为50mg/L~100mg/L的废水中,按比例,再缓慢加入过氧化氢,边加入边搅拌,加完后再以转速50rpm均匀搅拌20~30分钟,静置到泥水分离,出水达到治理要求。
所述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催化剂材料与氨氮废水的比例为0.5g/L~0.7g/L。
所述过氧化氢与氨氮质量比为7.5~1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以用于污水除氨。本发明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氨氮废水的处理,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材料作催化剂,效果明显。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制备:将适量铜盐和铁盐按照摩尔比为1:1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超声分散20min,再加入浓氨水,调节pH值至中性,静置,陈化,过滤,干燥,在400℃下煅烧3小时,得到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催化剂材料。
实施:将制得的纳米氧化铜-氧化铁复合材料,按照0.6g/L加入到氨氮浓度为50mg/L的废水中,再缓慢加入过氧化氢,按照H2O2与氨氮质量比为15:1,边加入边搅拌,加完后再以转速50rpm均匀搅拌30分钟,静置到泥水分离,出水达到治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8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