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充型重力补缩式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0914.0 | 申请日: | 202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9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钱德双;吴素坤;周信宝;王盼;廖飞虎;王芳;林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重力 补缩式 铸造 模具 及其 方法 | ||
1.低压充型重力补缩式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左端模、右端模、前模、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模、左端模、右端模、前模、后模组合后形成模具型腔,所述上模安装在上模板下,所述下模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上模的上部能形成铸件顶部冒口,所述下模的底部具有相通的内浇道、浇道口,所述浇道口依次与过渡套、升液管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型重力补缩式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的上部内装有加热电阻丝,所述上模的上部通过热电偶与温度显示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型重力补缩式铸造模具所采用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铸造模具的上模、下模、左端模、右端模、前模、后模之间的组合而形成模具型腔;该铸造方法的工艺布局中,所述下模的底部具有相通的内浇道、浇道口,所述浇道口依次与过渡套、升液管相接,所述内浇道处于下模底部,所述上模的上部能形成铸件顶部冒口,其采用的工艺步骤依次为:低压充型、保压、泄压、铸件顶部冒口补缩、金属铸件凝固;所述升液管安装在保温炉上,再通过低压机及加压机构、加压驱动装置的驱动加压,使保温炉内的铝液依次经由升液管、过渡套、浇道口、内浇道平稳地进入模具型腔充型,待保压结束后,切断保温炉内压力泄压,使铸件顶部冒口通过其自身重力的作用对金属铸件进行自动补缩,从而使模具型腔内的气体有足够的排出时间,防止金属铸件出现气孔、憋气等铸造缺陷,通过铸件顶部冒口对金属铸件的重力补缩技术而得到金属铸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09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