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0955.X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边兆伟;田鹏刚;张风亮;员作义;刘岁强;成浩;毛冬旭;陈力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31/0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瀚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9 | 代理人: | 汪重庆 |
地址: | 710082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底板 防水层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漏水位置两侧竖直向下对称钻两或四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或在整个底板上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排间距1000mm,孔间距1000mm;(2)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高压注浆管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与底板之间;(3)将丙烯酸盐灌浆料注入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中;(4)拔出高压注浆管,将注浆孔灌注密实;(5)底板不再漏水后,采用结构灌缝胶对裂缝灌缝,如果底板还存在局部漏水,则在漏水位置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与之前的注浆孔交错排列,按相同操作对新注浆孔施工。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无需对地下室进行降水并且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的修复方法,具体涉及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属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地下停车场、商场、人防工程等地下室越来越多。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会进行垫层及底板浇筑,并且在垫层与底板之间设置防水层,以便将地下空间与原始地层隔离开。当防水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破损后,由于垫层外侧是地层土体,地层土体具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所以地下水会透过垫层和破损的防水层,通过底板裂缝进入地下室内,进而可能引起地下室漏水事故。
目前,对于地下室破损的防水层,修复方法主要是——重新做防水层。具体的,挖掉位于破损防水层上方及周边的底板,在原有防水层上面直接设置新的防水层,或者去除原有破损的防水层后再重新设置新的防水层,最后在新的防水层上浇筑底板。
在修复地下室破损的防水层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挖,露出破损的防水层,所以需要对地下室进行降水,将破损防水层周边的水体全部挤出,既费时又费力。
另外,由于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挖,并且在新的防水层设置完毕后需要重新浇筑底板,所以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两种无需对地下室进行降水并且操作简便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确定时,该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地下室底板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上做出标记;
步骤2:在漏水位置两侧5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对称钻两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或者,在漏水位置两侧500mm和10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对称钻四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分别记为里侧孔和外侧孔,里侧孔与外侧孔交错排列;
步骤3:向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高压注浆管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与底板之间,不得穿透原有防水层;
步骤4:将丙烯酸盐灌浆料通过高压注浆管压力注入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中,当漏水位置两侧只有两排注浆孔时,从漏水位置的一端开始,对称注浆,间隔进行;当漏水位置两侧有四排注浆孔时,先注两排里侧孔,从漏水位置的一端开始,对称注浆,间隔进行,然后按同样的注法对两排外侧孔进行注浆;
步骤5:待所有注浆孔都施工完毕,静置一段时间,将高压注浆管拔出,将注浆孔灌注密实;
步骤6:底板不再漏水后,采用结构灌缝胶对底板的裂缝进行压力灌缝。
另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不确定时,须对整个底板进行修复,该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地下室底板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上做出标记;
步骤2:避开钢筋,在整个底板上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排间距1000mm,孔间距1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09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