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向热力循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1617.8 | 申请日: | 202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瑞;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01K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向 热力 循环 | ||
本发明提供多向热力循环,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45,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为获得冷、热和动力需求,人们需要付出设备的代价。为了降低相应的代价,人们需要简单、直接的根本性理论支撑;特别是在多温差利用或多能利用情况下,或是同时满足不同的供能需求情况下,根本性的理论支撑将大幅度降低相关装置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在热科学基础理论体系中,热力循环是热能利用装置的理论基础和能源利用系统的核心;热力循环的创建及发展应用将对能源利用的飞跃起到重大作用,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针对利用中温热资源同时满足高温热需求和制冷需求的情况,并考虑兼顾动力资源利用或满足外部动力需求,并遵循简单、主动和高效实现温差和能差利用的原则,本发明提出了相应的多向热力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利用中温热资源同时满足高温热需求和制冷需求为主、兼顾动力资源利用或满足外部动力需求的多向热力循环,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八个过程——工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45,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1。
2.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被制冷介质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23,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34,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56,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67,自中温至次低温的降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
3.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低温热源介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23,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34,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45,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56,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67,自高温至低温的降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
4.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中温热源介质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12,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23,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34,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67,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
5.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六个过程——中温热源介质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12,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23,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34,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67——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
6.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五个过程——中温热源介质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12,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23,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34,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1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