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板构造体及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4211.5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森下邦宏;松原直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B5/07 | 分类号: | F16B5/07;F16S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构造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的面板构造体及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面板构造体具备被加强面板、以及与被加强面板接合的加强面板(20)。加强面板(20)一体具有与被加强面板的板面接合的顶端板部(23)、从被加强面板的板面分开并与板面对置的基部(21)、和将基部(21)与顶端板部(23)连接的多个柱部(24)。柱部(24)的一端部(24a)与基部(21)连接,另一端部(24b)与顶端板部(23)连接,从一端部(24a)朝向另一端部(24b)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屈曲或弯曲。在相邻的柱部(24)彼此之间形成有开口(25)。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面板构造体及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提案有如下的面板构造:在一块板材上形成提高面外刚性的突起,并将该板材的突起与另一平板状的板材接合(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立体桁架状金属板和平面金属板的构造体。立体桁架状的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在顶点设置有圆形的带肋的开口。另一方面,平面金属板设置有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的突起部。通过将突起部嵌入带肋的开口,朝向圆周外侧扩展变形,从而将金属板和金属板紧固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00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造体支承采光器具及换气器具,没有设想过大的负荷作用的情况。特别是,因为与顶点连接的四根柱部形成为平板状,所以如果对构造体施加负荷,则可能引起该柱部压弯。
本公开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的面板构造体及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面板构造体及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面板构造体,其具备:第一面板、和与所述第一面板接合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一体地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板面接合的接合部、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板面分开并与所述板面对置的基部、和将所述基部与所述接合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基部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接合部连接,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屈曲或弯曲,在相邻的所述连接部彼此之间形成有开口。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面板构造体具备第一面板、和与所述第一面板接合的第二面板,其中,所述第二面板一体地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板面接合的接合部、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板面分开并与所述板面对置的基部、和将所述基部与所述接合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基部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接合部连接,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屈曲或弯曲,在相邻的所述连接部彼此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面板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平板状的部件上形成所述开口的开口形成工序;对在所述开口形成工序中形成所述开口后的所述部件实施冲压加工以成型所述第二面板的冲压加工工序;将在所述冲压加工工序中成型的所述第二面板的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板面接合的接合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板构造体整体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构造体的主要部分的剖切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面板构造体的加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放大了图2的加强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箭头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