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4899.7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宏;黄子涛;罗武先;熊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茂水电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湖泊 水环境 治理 一体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涉及湖泊治理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疏挖底泥,将湖泊底部的淤泥吸出;S2,机械除藻,利用清理船对湖面上的藻类生物以及漂浮物进行打捞;S3,曝气复氧,利用曝气机将空气注入湖水中,提高湖水中的溶解氧含量;S4,水流净化,将湖水抽出,并经过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后,将湖水重新排放至湖泊内;S5,生物修复,向湖水内投加沉水植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将湖泊从浊水状态转变成清水状态,净化水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多级和多种治理措施,实现污染物的清除,提高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藻类植物的繁殖,使水质变得更加清澈,达到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湖泊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
背景技术
湖泊治理是指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湖泊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湖泊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传统的湖泊或景观湖中的水多为死水,并且输入湖泊的污染物总速率远远大于输出湖泊的污染物的速率。因此使水中含氧量很低,引起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使水质变浑浊,同时散发恶臭气味,给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具有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疏挖底泥,将湖泊底部的淤泥吸出;
S2,机械除藻,利用清理船对湖面上的藻类生物以及漂浮物进行打捞;
S3,曝气复氧,利用曝气机将空气注入湖水中,提高湖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S4,水流净化,将湖水抽出,并经过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后,将湖水重新排放至湖泊内;
S5,生物修复,向湖水内投加沉水植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将湖泊从浊水状态转变成清水状态,净化水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湖泊进行生态治理时,通过先将淤泥抽出,实现主要污染物的清除,然后再对藻类生物以及漂浮物进行打捞,实现湖面的清理。再通过对水进行连续净化处理,实现水质的连续净化,改善湖水的水质,并通过投加沉水植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实现湖泊的治理。因此通过多级和多种治理措施,实现污染物的清除,提高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藻类植物的繁殖,使水质变得更加清澈,达到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内竖直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净化箱分隔成依次设置的沉降池、絮凝池、杀菌池、过滤池以及清水池;所述净化箱的两端下端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沉降池,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清水池,所述隔板的上端贯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湖水进行净化时,将湖水抽出,并使湖水依次经过沉降池、絮凝池、杀菌池、过滤池以及清水池。此时先利用沉降池实现湖水的沉降处理,以分离湖水中的泥沙,然后再对湖水进行絮凝处理,将湖水中的悬浮物以及颗粒物絮凝成粗大的絮凝体,实现湖水的过滤。然后通过投加杀菌剂,实现湖水的杀菌处理,除掉湖水中的细菌。最后再经过过滤池的彻底过滤后,实现湖水的净化处理。因此通过设置连续的净化箱,实现湖水的连续沉降、絮凝、杀菌以及过滤处理,实现湖水的连续净化和快速净化,进而实现湖水的高效净化。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池内水平设置有多层网布,相邻两层网布之间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鹅卵石填料、活性炭填料以及细砂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湖水进行沉降处理时,湖水依次经过鹅卵石填料、活性炭填料以及细砂填料,此时实现湖水中泥沙的截流和分离,实现湖水中泥沙的高效截流过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茂水电生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茂水电生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8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