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母仿生软体结构的伞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5833.X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8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周迎迎;许金平;吴丽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06;A45B3/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母 仿生 软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母仿生软体结构的伞,包括伞面、上伞巢以及若干个上支骨,若干个上支骨环绕所述上伞巢设置并且连接所述伞面,其中,本案还包括开合束套以及若干个下支骨,每个下支骨上端与每个上支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支骨包括位于上部的弹性段和位于下部的竖直段,若干个下支骨的竖直段穿过所述开合束套并且合拢成捆设置,所述开合束套在弹性段和竖直段之间往复滑动以控制所述下支骨在散开状态和合拢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伞面随下支骨的状态切换而在开伞状态和收伞状态之间切换。本案解决现有伞具款式单一、趣味性不足、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观赏性欠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水母仿生软体结构的伞。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具有遮阳挡雨等防护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日益丰富,对伞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伞的伞骨结构过于复杂,零配件多,制造工艺过于繁杂,收纳不方便,材料容易生锈、弯折、断裂等诸多缺陷。本申请人观察到水母头部外形轮廓为球面形状,和伞面的形状近似,因此可以与雨伞相结合,经过对水母运动的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一种结构单一、收纳方便、生产制造更简单、形态更美观的水母仿生软体结构的伞。
另外,现有的直骨伞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820095678公开的一种直骨伞骨架,包括伞中棒、上巢、中巢、下巢、主骨单元、次骨单元和拉杆,主骨单元或者次骨单元均由若干节长骨或者短骨连接组成。因此,其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至少存在如下几个缺点:
一、零配件种类繁杂,每种零配件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材料不一样,所以需要开设多条生产线进行生产,从而导致物料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都较高;
二、多种零配件生产好后需要经过多次组装工序,比如,主骨单元和次骨单元要通过若干个节长骨或者断骨连接组装工序以及主骨单元和次骨单元与伞中棒的连接组装工序,组装时需要通过人工打铆钉等方式来配合,人工参与度较高,在目前人工成本日益上涨,以及普通生产线工人很难招聘的功能问题,给目前定时定量生产带来了困扰,因此组装成本也居高不下;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款式单一,趣味性和观赏性不足,在市场上缺乏定价权;
四、结构复杂,因此零配件损坏后拆装工序繁琐,从而不利后期维修;
五、市场上的直骨伞最常用的材料为铝骨和铁骨,铝骨具有轻质低价的优点,但是质脆易断,防风能力较差;而铁骨结构强度更稳定,但是笨重且易生锈,不便于携带和保管。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母仿生软体结构的伞,解决现有伞具生产成本和组装成本居高不下,维修不便,款式单一以及材料带来的其它缺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基于水母仿生软体结构的伞,包括伞面、上伞巢以及若干个上支骨,若干个上支骨环绕所述上伞巢设置并且连接所述伞面,其中,本案还包括开合束套以及若干个下支骨,每个下支骨上端与每个上支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支骨包括位于上部的弹性段和位于下部的竖直段,若干个下支骨的竖直段穿过所述开合束套并且合拢成捆设置,所述开合束套在弹性段和竖直段之间往复滑动以控制所述下支骨在散开状态和合拢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伞面随下支骨的状态切换而在开伞状态和收伞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下支骨设有弹性凸部,所述开合束套滑动至与所述弹性凸部的上表面相抵时,所述下支骨处于合拢状态,所述伞面处于收伞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凸部表面具有圆弧过渡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骨一体成型,所述下支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竖直段采用胶水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5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